"鄭和"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檔案:鄭和銅像.jpg|thumb|250px|right|{{檔案:鄭和銅像.jpg}}]]
 
[[檔案:鄭和銅像.jpg|thumb|250px|right|{{檔案:鄭和銅像.jpg}}]]
[[鄭和]](1371年-1433年),中國雲南回族人。原姓馬,名文彬,字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阿拉伯名字是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Hajji Mahmud Shamsuddin),馬姓是阿拉伯語「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的漢化寫法。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及宦官。
+
[[鄭和]](1371年-1433年),中國雲南昆陽回族人。原姓馬,名文彬,字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阿拉伯名字是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Hajji Mahmud Shamsuddin),馬姓是阿拉伯語「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的漢化寫法。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及宦官。
  
鄭和十歲時,因銘軍攻打雲南而被擄走,後受宮刑成為宦官,被派往服侍當時的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立下戰功,被[[明成祖]]賜姓鄭,史稱[[鄭和]],並升任內官監太監,官至正四品。
+
[[鄭和]]原為雲南侯爵後代,幼年家境優渥,常聽父祖輩講述坐大船看各國風土民情、奇珍異獸之事。十歲時,明軍攻打雲南,鄭父遇害,鄭和被明軍掠走,後受宮刑成為宦官,被派往服侍當時的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鄭和立下了戰功,[[明成祖]]賜姓鄭,史稱[[鄭和]],並升任內官監太監,官至正四品。
  
 
1405年(明永樂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期間,鄭和奉命率領船隊,開啟了前後共七次的遠洋航程,持續長達二十八年,訪問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多。
 
1405年(明永樂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期間,鄭和奉命率領船隊,開啟了前後共七次的遠洋航程,持續長達二十八年,訪問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多。

於 2021年8月12日 (四) 18:19 的修訂

*描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內陳設的鄭和銅像
*攝影:林信成
*日期:2019/07/19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鄭和(1371年-1433年),中國雲南昆陽回族人。原姓馬,名文彬,字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阿拉伯名字是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Hajji Mahmud Shamsuddin),馬姓是阿拉伯語「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的漢化寫法。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及宦官。

鄭和原為雲南侯爵後代,幼年家境優渥,常聽父祖輩講述坐大船看各國風土民情、奇珍異獸之事。十歲時,明軍攻打雲南,鄭父遇害,鄭和被明軍掠走,後受宮刑成為宦官,被派往服侍當時的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鄭和立下了戰功,明成祖賜姓鄭,史稱鄭和,並升任內官監太監,官至正四品。

1405年(明永樂三年)至1433年(明宣德八年)期間,鄭和奉命率領船隊,開啟了前後共七次的遠洋航程,持續長達二十八年,訪問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