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6: 行 6:
 
'''陳平''',原名王文華,1924年10月2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2013年病逝於泰國曼谷。是[[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父親王聲彪是霹靂州的商人,陳平出生時父親的生意已經步入正軌,算是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
 
'''陳平''',原名王文華,1924年10月2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2013年病逝於泰國曼谷。是[[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父親王聲彪是霹靂州的商人,陳平出生時父親的生意已經步入正軌,算是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
  
因年少時正處國際動亂時期,社會主義的思想吸引著陳平,也因此中學時期的陳平吸收非常多關於共產主義的書籍,在15歲時便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的候補委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無預警佔領馬來西亞,英殖民政府提出與馬共(馬來西亞共產黨的簡稱)共同抗日,並簽約《芽蘢協議》,陳平當時負責帶領3個抗日組織,後來因為抗日有功被英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以表揚他的卓越表現。23歲時,上任馬共的總書記。
+
因年少時正處國際動亂時期,社會主義的思想吸引著陳平,也因此中學時期的陳平吸收非常多關於共產主義的書籍,在15歲時便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的候補委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無預警佔領馬來西亞,英殖民政府提出與馬共(馬來西亞共產黨的簡稱)共同抗日,並簽約《芽蘢協議》,陳平當時負責帶領3個抗日組織,後來因為抗日有功被英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以表揚他的卓越表現。22歲時,上任馬共的總書記,面對英國殖民政府的回歸,陳平堅持抗爭,不願投降。
  
  
行 23: 行 23:
 
*1945年,日本因美國投下原子彈,撤退在馬來西亞的占領,馬國進入無政府狀態,馬共藉此進駐馬來西亞各大城市,開啟一段和平安穩的時期。陳平也在此時結婚。
 
*1945年,日本因美國投下原子彈,撤退在馬來西亞的占領,馬國進入無政府狀態,馬共藉此進駐馬來西亞各大城市,開啟一段和平安穩的時期。陳平也在此時結婚。
  
*1946年,22歲,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英殖民政府與馬共合作後,雖得到一時的和平,但馬共對於如何處理與英殖民政府的看法出現分歧,而馬共總書記萊特被爆出是英殖民政府的間諜,並挾持大量黨中央的款項潛逃至泰國,馬共的財務問題陷入危機,陳平與幾位同事一起展開此事件的調查。隔年因萊特在泰國不幸身亡,陳平因此接下馬共總書記一職。年末時,前往香港,與中共建立密切關係。從抗日到反英殖民政府的二戰結束後,陳平持續堅持反對殖民主義,大力倡導為馬來西亞爭取真正的獨立,因此發起對英殖民政府的武裝抗爭。陳平攻擊霹靂和豐的兩個橡膠種植園,三名園主被按計畫處決,是他首次發動武裝鬥爭。家庭方面,喜獲一女,隔年再添一子。
+
*1946年,22歲,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英殖民政府與馬共合作後,雖得到一時的和平,但馬共對於如何處理與英殖民政府的看法出現分歧,而馬共總書記萊特被爆出是英殖民政府的間諜,並挾持大量黨中央的款項潛逃至泰國,馬共的財務問題陷入危機,陳平與幾位同事一起展開此事件的調查。隔年因萊特在泰國不幸身亡,陳平因此接下馬共總書記一職。年末時,前往香港,與中共建立密切關係。從抗日到反英殖民政府的二戰結束後,陳平持續堅持反對殖民主義,大力倡導為馬來西亞爭取真正的獨立,因此發起對英殖民政府的武裝抗爭。陳平攻擊霹靂和豐的兩個橡膠種植園,三名園主被按計畫處決,是他首次發動武裝鬥爭的行動。家庭方面,喜獲一女,隔年再添一子。
  
 
*1948年,英國對馬來西亞實施「緊急狀態法」,目的是為了剿共,堅決要求馬共投降,陳平也成為英殖民政府的頭號通緝犯,懸賞金25萬美元。同時也撤回之前頒給陳平的英國勳銜。馬共也持續抗爭,並採用中共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做法。
 
*1948年,英國對馬來西亞實施「緊急狀態法」,目的是為了剿共,堅決要求馬共投降,陳平也成為英殖民政府的頭號通緝犯,懸賞金25萬美元。同時也撤回之前頒給陳平的英國勳銜。馬共也持續抗爭,並採用中共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做法。
行 29: 行 29:
 
*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作為對應,執行方法就是將郊區的人民集中到「新村」,使得馬共在農吋建立的根據地計畫失敗。
 
*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作為對應,執行方法就是將郊區的人民集中到「新村」,使得馬共在農吋建立的根據地計畫失敗。
  
*1953年,馬共開始陸續退回森林。也開始走向與政府談判和平的路線。
+
*1953年,馬共開始陸續退回馬泰邊境的森林,也開始走向與政府和平談判的路線。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聯合馬華、國大黨等政黨在全國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英國政府將政權交給東姑阿都拉曼的政治集團,並承認馬來西亞獨立,英國也對馬共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聯合馬華、國大黨等政黨在全國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英國政府將政權交給東姑阿都拉曼的政治集團,並承認馬來西亞獨立,英國也對馬共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
  
*1955年,召開《華玲會談》,
+
*1955年,在馬來西亞的吉打州華玲瑛校召開《華玲會談》。馬共出席方有陳平、外聯組織代表陳田以及游擊隊領導人拉西麥丁;政府方面則是派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代表馬紹爾以及馬華工會總會長[[陳禎錄]]。會談最終因條件落差太大,宣告破裂。馬共也退回馬泰邊境,繼續與政府抗爭,並表示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要繼續戰鬥下去。
  
 +
*1956年,因處於森林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陳平再次對當局政府提出談和協議,試圖重啟會談,但遭到拒絕。
  
 +
*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馬來西亞政府呼籲馬公應立即停止鬥爭。
 +
 +
*1960年,馬來亞政府宣布長達12年的緊急狀態結束。
 +
 +
*1965年,陳平受到中共領導人接見
  
  

於 2021年8月19日 (四) 16:02 的修訂

*描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內展示的陳平照片
*攝影:林信成
*日期:2019/07/19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馬來西亞的故事【上集】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 影片描述:馬來西亞的故事【下集】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陳平,原名王文華,1924年10月2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2013年病逝於泰國曼谷。是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父親王聲彪是霹靂州的商人,陳平出生時父親的生意已經步入正軌,算是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

因年少時正處國際動亂時期,社會主義的思想吸引著陳平,也因此中學時期的陳平吸收非常多關於共產主義的書籍,在15歲時便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的候補委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無預警佔領馬來西亞,英殖民政府提出與馬共(馬來西亞共產黨的簡稱)共同抗日,並簽約《芽蘢協議》,陳平當時負責帶領3個抗日組織,後來因為抗日有功被英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以表揚他的卓越表現。22歲時,上任馬共的總書記,面對英國殖民政府的回歸,陳平堅持抗爭,不願投降。


年表

  • 192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該地為福州人為主的地區。

小學就讀於華僑小學,中學則就讀於南華中學與英華補習學校。據陳平的回憶,中學時因國際時勢動盪,被左派思想深深著迷,從此進入了左翼思想,閱讀許多左派書籍,包括毛澤東《西行漫記》、《論持久戰》等,也加入由馬來西亞共產黨主導的學生抗敵後援會。

  • 1939年,15歲,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的候補委員。
  • 1940年,不顧家人反對,離鄉背井,為實現理想。自始,王文華改名為王平,後改為陳平。陳平被分派負責帶領三個抗日組織,分別由學生、教師、售貨員組成。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時,日本佔領馬來西亞,霹靂馬共在隔年組成霹靂人民抗日軍,陳平也是其中一人,與英國陸軍一同抗日。
  • 1943年,陳平抗日有功。
  • 1945年,日本因美國投下原子彈,撤退在馬來西亞的占領,馬國進入無政府狀態,馬共藉此進駐馬來西亞各大城市,開啟一段和平安穩的時期。陳平也在此時結婚。
  • 1946年,22歲,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英殖民政府與馬共合作後,雖得到一時的和平,但馬共對於如何處理與英殖民政府的看法出現分歧,而馬共總書記萊特被爆出是英殖民政府的間諜,並挾持大量黨中央的款項潛逃至泰國,馬共的財務問題陷入危機,陳平與幾位同事一起展開此事件的調查。隔年因萊特在泰國不幸身亡,陳平因此接下馬共總書記一職。年末時,前往香港,與中共建立密切關係。從抗日到反英殖民政府的二戰結束後,陳平持續堅持反對殖民主義,大力倡導為馬來西亞爭取真正的獨立,因此發起對英殖民政府的武裝抗爭。陳平攻擊霹靂和豐的兩個橡膠種植園,三名園主被按計畫處決,是他首次發動武裝鬥爭的行動。家庭方面,喜獲一女,隔年再添一子。
  • 1948年,英國對馬來西亞實施「緊急狀態法」,目的是為了剿共,堅決要求馬共投降,陳平也成為英殖民政府的頭號通緝犯,懸賞金25萬美元。同時也撤回之前頒給陳平的英國勳銜。馬共也持續抗爭,並採用中共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做法。
  • 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作為對應,執行方法就是將郊區的人民集中到「新村」,使得馬共在農吋建立的根據地計畫失敗。
  • 1953年,馬共開始陸續退回馬泰邊境的森林,也開始走向與政府和平談判的路線。
  • 1954年,東姑阿都拉曼聯合馬華、國大黨等政黨在全國議會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英國政府將政權交給東姑阿都拉曼的政治集團,並承認馬來西亞獨立,英國也對馬共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
  • 1955年,在馬來西亞的吉打州華玲瑛校召開《華玲會談》。馬共出席方有陳平、外聯組織代表陳田以及游擊隊領導人拉西麥丁;政府方面則是派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代表馬紹爾以及馬華工會總會長陳禎錄。會談最終因條件落差太大,宣告破裂。馬共也退回馬泰邊境,繼續與政府抗爭,並表示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要繼續戰鬥下去。
  • 1956年,因處於森林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陳平再次對當局政府提出談和協議,試圖重啟會談,但遭到拒絕。
  • 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馬來西亞政府呼籲馬公應立即停止鬥爭。
  • 1960年,馬來亞政府宣布長達12年的緊急狀態結束。
  • 1965年,陳平受到中共領導人接見




2013年,病逝於泰國曼谷,陳平生前時表示自己想回歸馬來西亞的意願,也透露對孩子表達歉意。

著作

《我方的歷史》,作者:陳平,出版社:Media Masters,出版年:2004/10,ISBN: 9789810520755。


相關網站


參考資源

  • 馬來西亞興化群賢錄: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