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家庭成員)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2015年)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任總理及律師、新加坡開國最主要的領導人和人民行動黨創辦人之一。李光耀於1959年開始擔任總理長達31年,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至2011年從內閣退休。
+
'''李光耀'''(Harry Lee Kuan Yew,1923年-2015年)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任總理及律師、新加坡開國最主要的領導人和人民行動黨創辦人之一。李光耀於1959年開始擔任總理長達31年,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至2011年從內閣退休。
  
 
==早年生活==
 
==早年生活==
行 31: 行 31: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年僅35歲的他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年僅35歲的他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
  
1961年與行動黨的「親共份子」決裂,逐漸傾向右派
+
1961年,與行動黨的「親共份子」決裂,逐漸傾向右派
 +
 
 +
1963年,在倫敦與[[東姑阿都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隨後逮捕許多馬共高層。合併後因多項政策產生嚴重分歧
 +
 
 +
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他藉此指責[[馬聯邦]]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並在幕後煽動在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謠言,而聯邦政府高層嘖對此十分反感,隨後雙方多次談判未果。
 +
 
 +
1965年,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合邦,8月9日宣布獨立,9月獲准加入聯合國。
 +
 
 +
1967年,與其他四個東南亞國家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東盟)
 +
 
 +
==成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理==
 +
1968年,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裕廊工業區」基本建設完成,6月成立裕廊鎮管理局成功讓新加坡快速工業化,至今仍保持發展力。
 +
 
 +
1973年,首次正式訪問印度尼西亞。
 +
 
 +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
 +
 
 +
==卸任之後==
 +
 
 +
 
 +
==疾病與逝世==
 +
2015年2月5日,因重症肺炎被送至新加坡醫院治療啟用呼吸機。
 +
 
 +
3月17日,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因病情感染出現惡化,醫護人員對李光耀使用抗生素,並密切監控病情。
 +
 
 +
新加坡時間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李光耀因重症肺炎醫治無效實施,享年91歲。
 +
 
 +
3月29日下午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國葬。
 +
 
 +
==職務擔任==
 +
'''第一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行政委員會秘書長'''(1954年11月21日-1990年11月28日)
 +
 
 +
'''新加坡自治邦總理'''(1959年6月3日-1963年9月16日)
 +
 
 +
'''新加坡第一任總理'''(1965年8月9日-1990年11月28日)
 +
 
 +
'''新加坡第二任內閣資政'''(1990年11約28日-2004年8月12日)
 +
 
 +
'''新加坡內閣資政'''(2004年8月12日-2011年5月21日)
 +
 
 +
'''新加坡國會議員'''(2011年-2015年)
  
 
==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

於 2021年9月10日 (五) 16:38 的修訂

  • 影片描述:李光耀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李光耀(Harry Lee Kuan Yew,1923年-2015年)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任總理及律師、新加坡開國最主要的領導人和人民行動黨創辦人之一。李光耀於1959年開始擔任總理長達31年,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至2011年從內閣退休。

早年生活

1923年8月16日,出生於海峽殖民地新加坡爪哇路92號別墅。其祖父對他施以英語教育,使他自幼受到了英國文化強烈影響。

1935年,12歲考入當地的英校萊佛士書院初中部

1940年,17歲考入萊佛士書院高中部,在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中斷學業。

1942年,開始學校中文和日文,成為首屆官方日語考試畢業生

1943年至1945年,於大日本帝國大本營陸軍參謀部報道部工作

1946年,二戰後李光耀在親友的幫助下湊集學費,並獲得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赴英國留學就讀倫敦經濟學院。因受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影響,逐漸飯英殖民統治的傾向。

1947年,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於1949年考獲雙重一等榮譽學位名列榜首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

1950年,與萊佛士書院的同學柯玉芝結婚。此外,還在英國的他加入由旅居當地組成、以爭取馬來亞獨立為目標的團體「馬來亞論壇」。同年8月,回到新加坡開始從事律師工作。

1952年,被聘為郵電公會法律顧問,代表「馬來亞郵電工人大罷工」與政府談判,而後他為鼓吹獨立的學生報刊辯護,並取得勝利。長子李顯龍出生。

1954年,10月與英國回來的華人及當地受華文教育地組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

1955年,參加首屆選舉,當選立法議會議院,開始與新加坡方面馬來亞共產黨負責人林清祥等人合作,爭取新加坡自治。同年,長女李瑋玲出生。

1957年,次子李顯揚出生。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年僅35歲的他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

1961年,與行動黨的「親共份子」決裂,逐漸傾向右派

1963年,在倫敦與東姑阿都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隨後逮捕許多馬共高層。合併後因多項政策產生嚴重分歧

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他藉此指責馬聯邦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並在幕後煽動在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的謠言,而聯邦政府高層嘖對此十分反感,隨後雙方多次談判未果。

1965年,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合邦,8月9日宣布獨立,9月獲准加入聯合國。

1967年,與其他四個東南亞國家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東盟)

成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理

1968年,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裕廊工業區」基本建設完成,6月成立裕廊鎮管理局成功讓新加坡快速工業化,至今仍保持發展力。

1973年,首次正式訪問印度尼西亞。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

卸任之後

疾病與逝世

2015年2月5日,因重症肺炎被送至新加坡醫院治療啟用呼吸機。

3月17日,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因病情感染出現惡化,醫護人員對李光耀使用抗生素,並密切監控病情。

新加坡時間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李光耀因重症肺炎醫治無效實施,享年91歲。

3月29日下午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國葬。

職務擔任

第一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行政委員會秘書長(1954年11月21日-1990年11月28日)

新加坡自治邦總理(1959年6月3日-1963年9月16日)

新加坡第一任總理(1965年8月9日-1990年11月28日)

新加坡第二任內閣資政(1990年11約28日-2004年8月12日)

新加坡內閣資政(2004年8月12日-2011年5月21日)

新加坡國會議員(2011年-2015年)

家庭成員

曾祖父:李沐文

祖父:李雲龍

父親:李進坤

母親:蔡認娘

二弟:李金耀

三弟:李天耀

妹:李金滿

四弟:李祥耀

妻子:柯玉芝

長子:李顯龍 妻子:何晶

女兒:李瑋玲

次子:李顯揚 妻子:林學芬

參考資料

李光耀的生平

李光耀生平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