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亭"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6 次修訂)
行 1: 行 1:
[[青雲亭]](Cheng Hoon Teng)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位於[[馬六甲]]Jalan Tokong(馬來語:寺廟街)25號,主殿供奉觀音大士,故亦稱[[觀音亭]],廟內供奉著三座祭壇,分別是儒、釋、道各一座。
+
[[檔案:青雲亭.jpg|thumb|400px|right|{{檔案:青雲亭.jpg}}]]
 +
[[檔案:青雲亭看板.jpg|thumb|400px|right|{{檔案:青雲亭看板.jpg}}]]
 +
{{Youtube|Smfjf6tdAW4|400|right|馬六甲青雲亭}}
 +
==簡介==
 +
[[青雲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位於[[馬六甲]]Jalan Tokong(馬來語:寺廟街)25號,主殿供奉觀音大士,故亦稱[[觀音亭]],廟內供奉著三座祭壇,分別是儒、釋、道各一座。
  
[[青雲亭]]之創建年代眾說紛紜,有謂建於15世紀者,也有謂建於17世紀(1600年、1646年或1673年)者,至今仍無定論。依廟內碑文所記,是由馬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迄今廟內仍有鄭氏的神主牌,寫有「大明[[甲必丹]]鄭公」;另一建廟者為第二任華人甲必丹[[李為經]],廟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他的遺像。歷經數百年的擴充,至1801年(清嘉慶六年),另一名華人甲必丹[[蔡士章]]再度重修,方奠定了今日的規模。嘉慶六年重修青雲亭碑記有云:「吾想夫通貨積財,應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勢,如青雲之得路焉,獲利故無慊於得名也,故額斯亭曰青雲亭。」一般認為這是[[青雲亭]]如今之名的由來,有「平步青雲」之意,
+
==歷史==
 +
[[青雲亭]]之創建年代眾說紛紜,有謂建於15世紀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9%9B%B2%E4%BA%AD],也有謂建於17世紀(1600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9%9B%B2%E4%BA%AD]、1646年[https://www.promotemalaysia.com.tw/spot_detail.aspx?class_id=8&data_id=186]或1673年[https://baike.baidu.hk/item/%E9%9D%92%E9%9B%B2%E4%BA%AD/6596451])者,至今仍無定論。依廟內碑文所記,是由[[馬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迄今廟內仍有鄭氏的神主牌,寫有「大明[[甲必丹]]鄭公」;另一建廟者為第二任華人[[甲必丹]][[李為經]],廟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他的遺像。歷經數百年的擴充,至1801年(清嘉慶六年),另一名華人甲必丹[[蔡士章]]再度重修,方奠定了今日的規模。嘉慶六年重修青雲亭碑記有云:「吾想夫通貨積財,應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勢,如青雲之得路焉,獲利故無慊於得名也,故額斯亭曰青雲亭。」一般認為這是[[青雲亭]]如今之名的由來,有「平步青雲」之意,
  
在[[馬六甲]]早年華人生活中,[[青雲亭]]的地位等同於政務、法庭、宗教的多功能中心。葡荷殖民時代,華人最高代表[[甲必丹]]一直在青雲亭設立官署,於朔望(陰曆初一與十五)處理華人間的訴訟,且負責[[青雲亭]]的擴充工作。1824年英國接管馬六甲,廢除了[[華人甲必丹]]制度,華人於是以青雲亭亭主取代甲必丹的位置,繼續以青雲亭作為活動中心,直至1911年英國在當地實施華民政務司公署制後,經歷91年、共6任的亭主制才告結束。
+
在[[馬六甲]]早年華人生活中,[[青雲亭]]的地位等同於政務、法庭、宗教的多功能中心。葡荷殖民時代,華人最高代表[[甲必丹]]一直在青雲亭設立官署,於朔望(陰曆初一與十五)處理華人間的訴訟,且負責[[青雲亭]]的擴充工作。1824年英國接管馬六甲,廢除了[[華人甲必丹]]制度,華人於是以青雲亭亭主取代[[甲必丹]]的位置,繼續以[[青雲亭]]作為活動中心,直至1911年英國在當地實施華民政務司公署制後,經歷91年、共6任的亭主制才告結束。
  
數百年來,[[青雲亭]]除了負起祭祀和鄉誼作用外,同時是華人社區的法院、仲裁機構。1949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立法院通過一道青雲亭法令,訂明青雲亭具有推動、宣揚、奉行[[馬六甲]]華人社會所共同信仰及維持的佛教,有需要時要擔起有利於新馬兩地華人的社會慈善、人道與宗教工作,包括解困救急與殯葬。
+
==功能==
 +
數百年來,[[青雲亭]]除了負起祭祀和鄉誼作用外,同時是華人社區的法院、仲裁機構。1949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立法院通過一道青雲亭法令,訂明[[青雲亭]]具有推動、宣揚、奉行[[馬六甲]]華人社會所共同信仰及維持的佛教,有需要時要擔起有利於新馬兩地華人的社會慈善、人道與宗教工作,包括解困救急與殯葬。
  
 
當年[[青雲亭]]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國引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為傑出古建築修復工程的典範。
 
當年[[青雲亭]]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國引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為傑出古建築修復工程的典範。
 +
 +
==影片==
 +
<table><tr>
 +
<td>{{Youtube|Dw0u9HQ7o4M|400|left|青雲亭簡介}}</td>
 +
<td>{{Youtube|BLy-39Zh1Tk|400|left|出老師青雲亭解說}}</td>
 +
</tr></table>
  
 
==地址與地圖==
 
==地址與地圖==
行 14: 行 26:
 
*OpenStreetMap:
 
*OpenStreetMap:
 
{{map1|2.19749, 102.24684}}
 
{{map1|2.19749, 102.24684}}
 +
 +
==參考資源==
 +
*[http://chenghoontengtemple.com/cn/ 清雲亭官網]

於 2021年12月11日 (六) 17:40 的最新修訂

*描述:青雲亭
*攝影:王憶茹
*日期:2021/12/04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描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內陳設的青雲亭看板
*攝影:林信成
*日期:2019/07/19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馬六甲青雲亭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青雲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位於馬六甲Jalan Tokong(馬來語:寺廟街)25號,主殿供奉觀音大士,故亦稱觀音亭,廟內供奉著三座祭壇,分別是儒、釋、道各一座。

歷史

青雲亭之創建年代眾說紛紜,有謂建於15世紀者[1],也有謂建於17世紀(1600年[2]、1646年[3]或1673年[4])者,至今仍無定論。依廟內碑文所記,是由馬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迄今廟內仍有鄭氏的神主牌,寫有「大明甲必丹鄭公」;另一建廟者為第二任華人甲必丹李為經,廟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他的遺像。歷經數百年的擴充,至1801年(清嘉慶六年),另一名華人甲必丹蔡士章再度重修,方奠定了今日的規模。嘉慶六年重修青雲亭碑記有云:「吾想夫通貨積財,應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勢,如青雲之得路焉,獲利故無慊於得名也,故額斯亭曰青雲亭。」一般認為這是青雲亭如今之名的由來,有「平步青雲」之意,

馬六甲早年華人生活中,青雲亭的地位等同於政務、法庭、宗教的多功能中心。葡荷殖民時代,華人最高代表甲必丹一直在青雲亭設立官署,於朔望(陰曆初一與十五)處理華人間的訴訟,且負責青雲亭的擴充工作。1824年英國接管馬六甲,廢除了華人甲必丹制度,華人於是以青雲亭亭主取代甲必丹的位置,繼續以青雲亭作為活動中心,直至1911年英國在當地實施華民政務司公署制後,經歷91年、共6任的亭主制才告結束。

功能

數百年來,青雲亭除了負起祭祀和鄉誼作用外,同時是華人社區的法院、仲裁機構。1949年9月,馬來亞聯合邦立法院通過一道青雲亭法令,訂明青雲亭具有推動、宣揚、奉行馬六甲華人社會所共同信仰及維持的佛教,有需要時要擔起有利於新馬兩地華人的社會慈善、人道與宗教工作,包括解困救急與殯葬。

當年青雲亭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國引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為傑出古建築修復工程的典範。

影片

  • 影片描述:青雲亭簡介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 影片描述:出老師青雲亭解說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地址與地圖

  • 25, Jalan Tokong, Kampung Dua, 75200 Melaka, 馬來西亞
  • Google地圖導覽
  • OpenStreetMap: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