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為"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簡介) |
(→作品) |
||
行 4: | 行 4: | ||
==經歷== | ==經歷== | ||
==作品== | ==作品== | ||
+ | *詩集 | ||
+ | *1997年 | ||
+ | 《治洪前書》 | ||
+ | 《再鴻門》 | ||
+ | |||
+ | *2001年 | ||
+ | 《盡是魅影的城國》 | ||
+ | |||
+ | *2005年 | ||
+ | 《靠近 羅摩衍那》 | ||
+ | |||
+ | *2014年 | ||
+ | 《巫術掌紋:陳大為詩選1992-2013》 | ||
+ | |||
+ | *散文 | ||
+ | *1999年 | ||
+ | 《流動的身世》 | ||
+ | |||
+ | *2004年 | ||
+ | 《句號後面》 | ||
+ | |||
+ | *2007年 | ||
+ | 《火鳳燎原的午後》 | ||
+ | |||
+ | *2011年 | ||
+ | 《木部十二劃》 | ||
+ | |||
+ | *論述 | ||
+ | *1998年 | ||
+ | 《存在的斷層掃瞄:羅門都市詩論》 | ||
+ | |||
+ | *2001年 | ||
+ | 《亞細亞的象形詩維》 | ||
+ | 《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 | ||
+ | |||
+ | *2004年 | ||
+ | 《詮釋的差異:當代馬華文學論集》 | ||
+ | 《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 | ||
+ | |||
+ | *2006年 | ||
+ | 《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 | ||
+ | |||
+ | 2009年 | ||
+ | 《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 | ||
+ | 《馬華散文史縱論1957-2007》 | ||
+ | 《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 | ||
+ | |||
+ | *2012年 | ||
+ | 《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台灣(1963-2012)》 | ||
+ | |||
+ | *2019年 | ||
+ |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 | ||
+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http://si.secda.info/modern_literature/?p=6795 現代文學] | *[http://si.secda.info/modern_literature/?p=6795 現代文學] | ||
*[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dawei/category/introduction/ 典藏詩人] | *[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dawei/category/introduction/ 典藏詩人] |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A4%A7%E7%82%BA 維基百科]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9%B3%E5%A4%A7%E7%82%BA 維基百科] |
於 2021年9月8日 (三) 07:45 的修訂
簡介
陳大為,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人,祖籍廣西桂林,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在在台北大學中文系當助理教授。擅長寫現代詩和評論。
經歷
作品
- 詩集
- 1997年
《治洪前書》 《再鴻門》
- 2001年
《盡是魅影的城國》
- 2005年
《靠近 羅摩衍那》
- 2014年
《巫術掌紋:陳大為詩選1992-2013》
- 散文
- 1999年
《流動的身世》
- 2004年
《句號後面》
- 2007年
《火鳳燎原的午後》
- 2011年
《木部十二劃》
- 論述
- 1998年
《存在的斷層掃瞄:羅門都市詩論》
- 2001年
《亞細亞的象形詩維》 《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
- 2004年
《詮釋的差異:當代馬華文學論集》 《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
- 2006年
《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
2009年 《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 《馬華散文史縱論1957-2007》 《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
- 2012年
《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台灣(1963-2012)》
- 2019年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陳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