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 修訂間的差異
(→簡介) |
(→地圖)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youtube|C1XDGsbuWoU|450|right|馬來西亞柔佛的10個休閑好去處}} | {{youtube|C1XDGsbuWoU|450|right|馬來西亞柔佛的10個休閑好去處}} | ||
==簡介== | ==簡介== | ||
− | [[柔佛]] | + | [[柔佛]](馬來語:[[Johor]]),是[[馬來西亞]]首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州屬,也是馬來西亞面積第五大的州屬,位於西馬最南端,隔著[[柔佛海峽]]與新加坡相望,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區。首府為[[新山]],同時也是柔佛的經濟中心,行政中心為[[依斯干達公主城]]。 |
柔佛位於赤道多雨氣候,擁有多樣化的熱帶雨林。 | 柔佛位於赤道多雨氣候,擁有多樣化的熱帶雨林。 | ||
− | + | 柔佛因受過多國殖民控制,因此具有多樣化的種族、語言和文化。以傳統舞蹈「雜賓舞」聞名。 | |
1914年,馬來語和英語都列入柔佛的官方語言。經濟方面則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 1914年,馬來語和英語都列入柔佛的官方語言。經濟方面則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 ||
+ | |||
+ | ==地名的演變== | ||
+ | 因[[柔佛河]]附近有大量的寶石,因此最早北方泰族稱[[柔佛]]為「寶石之庫」。 | ||
+ | |||
+ | 阿拉伯商人則稱此處為「珍貴的石頭」。 | ||
+ | |||
+ | 柔佛處於西馬半島的最南端,爪哇史頌(原名《王國錄》)稱此處為「陸地的末端」。 | ||
==歷史== | ==歷史== | ||
− | + | 柔佛最初即與扶南(柬埔寨第一個被記載的文明)往來。扶南滅亡後,柔佛的沿岸地區便落入了暹羅以及後來的滿者伯夷的手中。數十年後,[[麻六甲]]蘇丹王朝建立,伊斯蘭教在此時迅速地傳播至馬來西亞半島。 | |
− | 葡萄牙掌握[[馬來西亞]]後,[[麻六甲]]蘇丹王朝逃到[[柔佛河]] | + | 葡萄牙掌握[[馬來西亞]]後,[[麻六甲]]蘇丹王朝逃到[[柔佛河]]後並建立了柔佛蘇丹王朝。因柔佛蘇丹王朝不斷嘗試奪回麻六甲,引發三角戰爭(又稱東南亞的百年戰爭)。 |
後來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干預下,葡萄牙結束了在麻六甲的統治,柔佛蘇丹王朝拿回不少位於蘇門答臘的領土,但重點的麻六甲卻是被荷蘭人控制。 | 後來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干預下,葡萄牙結束了在麻六甲的統治,柔佛蘇丹王朝拿回不少位於蘇門答臘的領土,但重點的麻六甲卻是被荷蘭人控制。 | ||
− | + | 在柔佛蘇丹王朝發生內部糾紛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漸漸滲入馬來半島北部。荷蘭人害怕領地被英國奪走,因此干涉了柔佛蘇丹王朝的內部糾紛並佔領蘇門答臘的領土,1824年英國和荷蘭簽訂條約(倫敦條約)以避免未來出現更多的紛爭。根據條約內容,雙方以新加坡海峽為界,劃分各自在馬來群島的勢力範圍。柔佛蘇丹王朝也因此分裂為兩個部分,從此再也沒有統一。值得慶幸的是,柔佛地區在英國的統治下,不僅以英國君主制度進行基礎改革,教育發展更受到重視。 | |
− | + | 1877年,當時的柔佛蘇丹阿布巴卡參考了西方的制度來管理內政工作,把新山從小漁村發展成市鎮,除此之外,也延伸到其他小地方。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佔領了馬來西亞長達三年(1941年12月-1945),這期間阻礙了柔佛現代化的發展。1946年,柔佛被納入馬來亞聯邦(由英國主導),後來,馬來人民族主義高漲。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成立,柔佛也是其中的州屬之一。 | |
− | |||
− | + | ==重要人物== | |
+ | 蘇丹阿布巴卡(1833年2月3日-1895年6月4日)是柔佛州第一位憲法條規的設立者,有「現代柔佛之父」的稱號。 | ||
− | + | ==產業== | |
+ | 在蘇丹阿布巴卡的任期中,國際市場對甘蜜和胡椒的需求增加,阿布巴卡引進中國移民來柔佛開港,振興柔佛經濟。也因此,從1910年代到1940年代,[[柔佛]]一直都是整個馬來半島最大的橡膠產地,至今也還一直是最大的棕櫚油出產州。 | ||
==地圖== | ==地圖== | ||
− | *柔佛首都新山 {{map|1.4728119, 103.7642651|400| | + | *柔佛首都新山 {{map|1.4728119, 103.7642651|400|700|8}}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94%E4%BD%9B 柔佛-維基百科] |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94%E4%BD%9B 柔佛-維基百科] |
− | + | *[https://www.promotemalaysia.com.tw/spot_info.aspx?class_id=9 馬來西亞觀光局] | |
− | [https://www.promotemalaysia.com.tw/spot_info.aspx?class_id=9 馬來西亞觀光局] | + | *[https://zh.wikivoyage.org/wiki/%E6%9F%94%E4%BD%9B 柔佛-維基導遊] |
− | + | *[https://beri.tw/johor-bahru/ 馬來西亞柔佛自由行] | |
− | [https://zh.wikivoyage.org/wiki/%E6%9F%94%E4%BD%9B 柔佛-維基導遊] |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4%B8%B9%E9%98%BF%E5%B8%83%C2%B7%E5%B3%87%E5%8D%A1 蘇丹阿布巴卡] |
− | |||
− | [https://beri.tw/johor-bahru/ 馬來西亞柔佛自由行] |
於 2021年9月25日 (六) 11:14 的最新修訂
- 影片描述:馬來西亞柔佛的10個休閑好去處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柔佛(馬來語:Johor),是馬來西亞首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州屬,也是馬來西亞面積第五大的州屬,位於西馬最南端,隔著柔佛海峽與新加坡相望,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區。首府為新山,同時也是柔佛的經濟中心,行政中心為依斯干達公主城。
柔佛位於赤道多雨氣候,擁有多樣化的熱帶雨林。
柔佛因受過多國殖民控制,因此具有多樣化的種族、語言和文化。以傳統舞蹈「雜賓舞」聞名。
1914年,馬來語和英語都列入柔佛的官方語言。經濟方面則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地名的演變
因柔佛河附近有大量的寶石,因此最早北方泰族稱柔佛為「寶石之庫」。
阿拉伯商人則稱此處為「珍貴的石頭」。
柔佛處於西馬半島的最南端,爪哇史頌(原名《王國錄》)稱此處為「陸地的末端」。
歷史
柔佛最初即與扶南(柬埔寨第一個被記載的文明)往來。扶南滅亡後,柔佛的沿岸地區便落入了暹羅以及後來的滿者伯夷的手中。數十年後,麻六甲蘇丹王朝建立,伊斯蘭教在此時迅速地傳播至馬來西亞半島。
葡萄牙掌握馬來西亞後,麻六甲蘇丹王朝逃到柔佛河後並建立了柔佛蘇丹王朝。因柔佛蘇丹王朝不斷嘗試奪回麻六甲,引發三角戰爭(又稱東南亞的百年戰爭)。 後來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干預下,葡萄牙結束了在麻六甲的統治,柔佛蘇丹王朝拿回不少位於蘇門答臘的領土,但重點的麻六甲卻是被荷蘭人控制。
在柔佛蘇丹王朝發生內部糾紛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漸漸滲入馬來半島北部。荷蘭人害怕領地被英國奪走,因此干涉了柔佛蘇丹王朝的內部糾紛並佔領蘇門答臘的領土,1824年英國和荷蘭簽訂條約(倫敦條約)以避免未來出現更多的紛爭。根據條約內容,雙方以新加坡海峽為界,劃分各自在馬來群島的勢力範圍。柔佛蘇丹王朝也因此分裂為兩個部分,從此再也沒有統一。值得慶幸的是,柔佛地區在英國的統治下,不僅以英國君主制度進行基礎改革,教育發展更受到重視。
1877年,當時的柔佛蘇丹阿布巴卡參考了西方的制度來管理內政工作,把新山從小漁村發展成市鎮,除此之外,也延伸到其他小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佔領了馬來西亞長達三年(1941年12月-1945),這期間阻礙了柔佛現代化的發展。1946年,柔佛被納入馬來亞聯邦(由英國主導),後來,馬來人民族主義高漲。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成立,柔佛也是其中的州屬之一。
重要人物
蘇丹阿布巴卡(1833年2月3日-1895年6月4日)是柔佛州第一位憲法條規的設立者,有「現代柔佛之父」的稱號。
產業
在蘇丹阿布巴卡的任期中,國際市場對甘蜜和胡椒的需求增加,阿布巴卡引進中國移民來柔佛開港,振興柔佛經濟。也因此,從1910年代到1940年代,柔佛一直都是整個馬來半島最大的橡膠產地,至今也還一直是最大的棕櫚油出產州。
地圖
- 柔佛首都新山 讀取地圖中...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