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機工"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7: 行 7:
 
1942年5月初,滇緬公路的惠通橋被日軍炸斷,該橋作為運輸之重要樞紐,因此南僑機工日夜修復,熬過種種苦難,抗戰最終勝利。然而3000多位機工,約三分之一因瘧疾、砲火及山路險峻而殉職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另外約2000人分別留在中國及返回僑居地。
 
1942年5月初,滇緬公路的惠通橋被日軍炸斷,該橋作為運輸之重要樞紐,因此南僑機工日夜修復,熬過種種苦難,抗戰最終勝利。然而3000多位機工,約三分之一因瘧疾、砲火及山路險峻而殉職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另外約2000人分別留在中國及返回僑居地。
  
 
+
==後續==
 
+
英國政府對於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行動,他們認為可能有一天會變成抗英行動。有鑑於此,對一千餘名復員機工,英政府是採取監視的態度。1948年6月英國政府頒布緊急法令,全國實施緊急狀態,逮捕馬共成員、退伍的抗日軍兵員、馬來民族主義運動者等。此外,實施全國宵禁,把散居在郊區的華族村落居民,驅趕集中在所謂「新村」居住(其實是變相的集中營),嚴格管制居民作息。出村回村必須經過搜身,避免攜帶情報等進出。後來馬來亞共產黨率領人員退入森林,展開41年的武裝鬥爭,直至1989年雙方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武裝鬥爭。
 
 
  
  

於 2021年8月17日 (二) 12:06 的修訂

簡介

南洋華僑司機和汽車修理技工,簡稱南僑機工。在1939年日本七七事變爆發後,由華僑新加坡企業家兼慈善家陳嘉庚先生號召並組成大約總共3000多人,從新加坡透過水路及山路至中國雲南,跨海支援中國抗日行動。重要工作是修築滇緬公路,並將物資運至戰場。戰爭結束後,有1千餘人回到南洋,另外約1千人留在中國。

歷史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南洋華僑紛紛抵制日貨、熱心捐款資助抗日。南洋僑領陳嘉庚在1938年底號召南洋華僑青年回到中國參加抗戰,從1939年2月18日第1批「80先鋒」開始,先後共有9批南僑機工3000多人,遠赴雲南,經受訓後,被分發到滇緬公路。由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南洋商報》,報導各地籌賑會支援中國難民的新聞,也詳細報導各地機工報名、歡送、出發的盛事。在新加坡與馬來亞掀起一陣愛國熱潮,將回中國抗戰視為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1942年5月初,滇緬公路的惠通橋被日軍炸斷,該橋作為運輸之重要樞紐,因此南僑機工日夜修復,熬過種種苦難,抗戰最終勝利。然而3000多位機工,約三分之一因瘧疾、砲火及山路險峻而殉職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另外約2000人分別留在中國及返回僑居地。

後續

英國政府對於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行動,他們認為可能有一天會變成抗英行動。有鑑於此,對一千餘名復員機工,英政府是採取監視的態度。1948年6月英國政府頒布緊急法令,全國實施緊急狀態,逮捕馬共成員、退伍的抗日軍兵員、馬來民族主義運動者等。此外,實施全國宵禁,把散居在郊區的華族村落居民,驅趕集中在所謂「新村」居住(其實是變相的集中營),嚴格管制居民作息。出村回村必須經過搜身,避免攜帶情報等進出。後來馬來亞共產黨率領人員退入森林,展開41年的武裝鬥爭,直至1989年雙方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武裝鬥爭。


紀念碑

  • 馬來西亞:
  1. 1974年,吉隆坡廣東義山亭 —— 「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
  2. 1951年,古來富貴山莊 —— 「南僑機工紀念碑」。
  3. 2013年,檳城喬治市亞依淡 —— 「檳榔嶼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罹難同胞紀念碑」。
  4. 2016年,砂拉越古晉祖師宮 —— 「砂拉越華僑機工紀念碑」。
  5. 2019年,霹靂太平 —— 「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紀念碑」。


  • 新加坡:
  1. 2013年,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 「南僑機工紀念雕塑」。


參考資源

吉隆坡紀雪蘭莪中華大會堂:南僑機工紀念碑七七公祭典禮 不讓馬來西亞南僑機工歷史留白

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接見南洋華僑機工服務團代表及抗戰華僑回國訪問團

新華網 新加坡頻道:新加坡南僑機工雕塑揭幕記錄華僑抗日曆史

柔佛人:倪可敏及楊巧雙祖父是南僑機工

國際時報:砂南僑機工纪念碑建造一周年纪念”建立南僑機工纪念碑 林韶華:提倡珍惜和平

東方Online:【東方文薈】有情有義,永久紀念——檳城南僑機工紀念展廳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