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行 1: | 行 1: | ||
− | [[朱棣]](1360年-1424年)即[[明成祖]](或稱[[永樂帝]] | + | [[朱棣]](1360年-1424年)即[[明成祖]](或稱[[永樂帝]]),為明朝第三任皇帝。 |
+ | |||
+ | ==靖難之役== | ||
+ | [[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封燕王駐守北平。明太祖駕崩後傳位予太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1399年(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燕王朱棣以「靖閏難,清君側」之名,起兵反叛建文帝朱允炆。1402年,燕王最終攻下明朝國都應天府(今中國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踪,燕王登基,是為明成祖。 | ||
+ | |||
+ | ==與馬六甲之關係== | ||
+ | [[鄭和]]原姓馬,靖難之役因在鄭村壩之戰中建立戰功,被[[明成祖]]賜姓鄭。明成祖在位期間曾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並多次停駐於馬六甲。此外,也多次接受馬六甲國王之朝貢,兩國建立起密切之關係。 | ||
<gallery widths="200" heights="150"> | <gallery widths="200" heights="150"> |
於 2021年8月27日 (五) 00:49 的修訂
朱棣(1360年-1424年)即明成祖(或稱永樂帝),為明朝第三任皇帝。
靖難之役
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封燕王駐守北平。明太祖駕崩後傳位予太孫朱允炆,是為建文帝。1399年(建文元年/洪武三十二年》,燕王朱棣以「靖閏難,清君側」之名,起兵反叛建文帝朱允炆。1402年,燕王最終攻下明朝國都應天府(今中國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踪,燕王登基,是為明成祖。
與馬六甲之關係
鄭和原姓馬,靖難之役因在鄭村壩之戰中建立戰功,被明成祖賜姓鄭。明成祖在位期間曾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並多次停駐於馬六甲。此外,也多次接受馬六甲國王之朝貢,兩國建立起密切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