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成
林信成,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現為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簡稱資圖系)教授,曾任淡江大學資圖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致力於數位典藏、數位人文領域之教學與研究,為台灣棒球維基館、台灣籃球維基館、療癒閱讀維基館、淡水維基館、大馬華人維基館等數位共筆網站之創辦人。
目錄
基本資料
學歷
經歷
- 現任:
- 歷任:
論文著述
專書
- 林信成,"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之研究",文華,2010年9月。
期刊論文
- 賴惠如、林信成、李其霖、陳美聖,"滬里滬外:臺灣北海岸地區的石滬發展與變遷",淡江史學 30,頁153-195,2018年9月。
- 林信成、周庭郁,"圖書資訊學開放取用期刊聯合目錄系統之設計與實作",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17年03月,第54卷,第1期,頁5-29。【TSSCI】
- 林信成、陳美聖,"應用大眾史學共建淡水記憶之數位人文協作系統",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16年01月,第53卷,第1期,頁103-133。【TSSCI】
- 林信成、黃文彥,"基於 OAIS 之開放取用期刊管理系統設計與實作",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12年07月,第49卷,第4期,頁507-532。【TSSCI】
- 林信成、洪銘禪,"布萊德福與洛卡定律於 Wiki 網站計量分析之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11年春季號,第48卷,第3期,頁325-346。【TSSCI】
- 林信成,"數位典藏資源共享平台之建置",檔案季刊,2010年6月,第9卷第2期,頁4-19。
- 林信成、鄭國祥,"數位典藏資訊系統之長期保存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2009 年 3 月,第 46 卷,第 3 期,頁 323-349。【TSSCI】
- 林信成、鄭國祥,"運動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以台灣棒球為例",圖書與資訊學刊,第66期,頁14-34,2008年8月。
- 林信成、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07年12月,第45卷,第2期,頁199-232。【TSSCI】
- 林信成,"台灣棒球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2006年12月,台灣史料研究,第28期,頁123 - 150。
- 林信成、陳瑩潔、游忠諺,"Wiki協作系統應用於數位典藏之內容加值與知識匯集",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2006年3月,第43卷,第3期,頁285 - 307。【TSSCI】
- 林信成、羅君玉、陳和琴,"虛擬社群的知識分享:比較中文維基百科與Yahoo!奇摩知識+",傳播管理學刊,第7卷,第3期,頁127 - 148,2006年11月。
- 林信成、康珮熏,"Metadata與OAI-PMH在新聞數位典藏之整合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3卷,第1期,頁49 – 68,2005年9月。【TSSCI】
- 林信成,"主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台灣棒球運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2卷,第3期,頁369 - 392,2005年3月。【TSSCI】
- 林信成、蕭勝文,"模糊分類應用於圖書館資訊選粹服務系統",圖書與資訊學刊,第52期,頁23 - 41,2005年2月。
- 林信成、楊翔淳,"以XML與CMARC為基礎之編目模組與WebOPAC/WAPOPAC設計",大學圖書館,第8卷,第1期,頁44 - 70,2004年3月。
- 林信成、歐陽慧、歐陽崇榮,"以主題地圖建構索引典之語意網路模型",圖書與資訊學刊,第48期,頁35 – 56,2004年2月。
- 林信成、楊翔淳,"以XML與CMARC簡篇為基礎之編目模組設計",圖書與資訊學刊,第47期,頁42 - 64,2003年11月。
- 林信成、蕭勝文,"模糊詮釋資料及其在圖書館分類編目之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1卷,第1期,頁61 - 76,2003年9月。【TSSCI】
- 林信成,"智慧型文件與智慧型系統整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0卷,第4期,頁481 - 495,2003年6月。【TSSCI】
- 林信成、楊翔淳,"WAPOPAC系統設計與行動圖書館通訊技術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第44期,頁61-77,2003年2月。
- 林信成、陳勇任,"基於XML之網際網路資料交換雛型系統設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9卷,第2期,頁145 - 160,2002年1月。【TSSCI】
- 林信成,"文件物件模型及其在XML文件處理之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8卷,第4期,頁407 - 438,2001年7月。【TSSCI】
- 林信成、龔裕民,"XML與電子文件展示技術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第37期,頁58 - 78,2001年5月。
- 林信成,"軟性計算理論與知識處理技術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8卷,第2期,頁148 - 173,2001年1月。【TSSCI】
研討會論文
- 陳子怡、林信成,"教師使用教用版電子教科書之現況探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中年級為例",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文化創意學術論壇,(浙江傳媒學院,2019年8月)。
- 陳瑩爵、林信成,"平板電腦對國中生全球議題課程學習成效的研究",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文化創意學術論壇,(浙江傳媒學院,2019年8月)。
- 林信成、周庭郁,"開放取用學術電子期刊互連系統之開發",TANET2015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南投:暨南國際大學,2015年10月)。
- 林信成、李易昶、林雯瑤,"從引用文獻的視角探討台灣棒球維基館之使用", TANET2015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南投:暨南國際大學,2015年10月)。
- 林信成、周庭郁,"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電子期刊管理網站使用紀錄檔分析",2014第十屆知識社群國際研討會,(台北市:文化大學,2014年5月)。
- 林信成、陳美聖,"建構公眾協作平台以重現地方群體記憶之初探 -- 以淡水史為例",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天津:南開大學,2014年7月)
- 林信成、陳美聖,"Wiki網站編輯者貢獻度評估: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2013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新北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輔仁大學圖書館,2013)。
- 廖偉翔、林信成,"應用布萊德福定律分析Wiki網站之瀏覽、編輯以及被連入指標分佈-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 KC2013第九屆知識社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2013):873-885。
- 陳德雯、周庭郁、林劭貞、林信成,"Wiki平台作為輔助教學工具—以書目療法課程為例",第九屆台灣數位學習與發展研討會 (TWELF 2013),(台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13)。
- 黃昊翔、林信成,"布萊德福定律應用於數位典藏網站頁面連結分析─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2012年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新北市:淡江大學,2012),399-405。
- 李政廷、林信成,"設立公共型數位閱讀器之可行性評估:以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為例",2011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新北市:輔仁大學,2011)。
- 劉育銘、林信成,"學術期刊電子書製作及電子書管理平台設置之行動研究:以《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為例",Workshop of Current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s, 2011,頁33-48,(台北淡水:淡江大學,2011/12/17)。
- 林信成、張瑋純,"應用布萊德福定律分析數位典藏網站之訪客區域分佈─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2011互動經驗設計與數位典藏服務應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大學,2011/11/20)。
- 林信成,"體育數位博物館建置之芻議—從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談起",體育文化資產數位典藏發展研討會,頁24-41,(台北淡水:淡江大學,2010/12/6)。
- 林信成、洪銘禪,"資訊計量學應用於Wiki網站頁面與編輯者生產力分析",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南京大學,2010/7/5~2010/7/6)。
- 林信成、藍振維、鄭國祥,"異質網站系統整合之探討:以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網站為例",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南京大學,2010/7/5~2010/7/6)。
- 林信成、洪銘禪,"AWStats於Wiki網站記錄檔分析之應用",2009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台北新莊:輔仁大學,2009/5/6~2009/5/7)。
- 林信成、詹凱博,"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資訊保存與取用現況初探",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武漢大學,2008/7/4~2008/7/5)。
- 林信成、黃文彥,"虛擬實境之資訊架構設計--以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3D導覽系統為例",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武漢大學,2008/7/4~2008/7/5)。
- 林信成、林瑜嫻,"台灣棒球維基館網站推展成效探討",Wikimania 2007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台北:劍潭青年中心,2007年8月3日~2007年8月5日)。
- 林信成、陳俊佑,"從文化資產保存角度探討百年來台灣棒球書籍出版概況",現代圖書館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2007年1月6日)。
- 林信成、陳彥宇,"台灣棒球維基館授權模式探討--兼論法律從業人員對開放內容授權協議的看法",RALIS2006 Autumn,2006年11月18日,台北:台灣大學。
- 林信成、李婉羽,"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與Metadata比較分析",2006TANET研討會,光碟檔G0010.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 林信成、官欣瑩,"台灣棒球文物數位典藏展示系統規劃與設計—以棒協文物為例",2006TANET研討會,光碟檔G0005.PDF,花蓮:花蓮教育大學,2006/11/01~2006/11/03。
- 林信成,"從報紙棒球新聞數位典藏談傳播與圖書資訊的整合",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會 -- 數位風華 典範轉移,2006/07/12 ~ 2006/07/14,台北:台灣大學。
- 林信成、羅君玉、陳和琴,"虛擬社群的知識分享:比較中文維基百科與Yahoo!奇摩知識+",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頁13-25,2006/3/18,台北:銘傳大學。
- 林信成、康珮熏,"新聞數位典藏之資源共享與開放檢索系統設計",第三屆演化式計算應用研討會暨2005機會探索國際工作坊,淡水:真理大學,2005/12/03。
- 林信成、陳瑩潔,"從Wiki金三角模式探討台灣棒球維基館之知識匯集與分享",第三屆演化式計算應用研討會暨2005機會探索國際工作坊,淡水:真理大學,2005/12/03。
- 林信成、游忠諺,"Wiki系統評估與社群經營之研究--以維基百科為例",第三屆演化式計算應用研討會暨2005機會探索國際工作坊,淡水:真理大學,2005/12/03。
- 林信成、康珮熏,"建置以OAI-PMH為基礎的數位化新聞Metadata分散檢索系統",TANet 2005研討會,光碟檔G21.PDF,台中:中興大學,2005/10/26~10/28。
- 林信成、陳瑩潔,"Wiki協作系統在數位典藏內容加值之應用研究",TANet 2005研討會論文集,光碟檔G22.PDF,台中:中興大學,2005/10/26~10/28。
- 林信成、康珮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Metadata轉換系統之設計與應用",中文媒體數位典藏與新聞標示語言研討會,頁B2-1~B2-23,台北:國家圖書館,2005/5/11~5/12。
- 林信成、游忠諺,"提升體育新聞資訊品質之探討-以SportsML、NITF、NewsML整合為例",數位典藏作業規劃與品質管理研討會,頁118~130,台北:文化大學,2004/12/2~2004/12/3。
- 林信成、孫正宜,"數位化新聞的資訊組織",2004年現代資訊組織與檢索研討會,頁69~84,淡水:淡江大學,2004/11/19。
- 林信成、鄭國祥、孫正宜,"報紙新聞專卷的數位典藏與加值利用",2004年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暨教育發展研討會,頁11~27,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4/8/23 ~ 2004/8/24。
- 林信成、吳凡、蕭勝文,"電子化學術研討會之建置與出版",2003海峽兩岸大學出版社暨學術出版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2003/12/18 ~ 2003/12/19。
- 蕭勝文、林信成、陳勇任,"模糊詮釋資料與標示語言及其在電子文件之應用",2003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3),台北:政治大學,2003/10/29 ~ 2003/10/31。
- 陳勇任、林信成、蕭勝文,"模糊理論與標示語言在電子新聞管理系統之應用",2003資訊科技與應用研討會,屏東,2003年。
- 林信成、歐陽慧、歐陽崇榮,"主題地圖及其在索引典之應用",2003年資訊科技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水,頁229-253,2002年5月29日。
- 孫正宜、林信成,"中文報業數位化技術與現況探討-聯合知識庫數位化經驗",2003年資訊科技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水,頁73-93,2003年5月29日。
- 林信成、陳勇任、楊翔淳,"基於XML之新聞管理與出版系統設計",2002出版與圖書館研討會,台北淡水,頁14-29,2002年4月26日。
- 林信成、陳勇任,"以XML為基礎於網際網路上之資料交換雛形系統",廿一世紀資訊科學與技術學術研討會,台北,頁275-289,2001年11月29 ~ 2001年11月30日。
- 林信成,"新一代Web技術及其在電子出版之應用",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暨實錄,頁199-226,台北‧文華,2000年9月。
研究計畫
科技部(原國科會)計畫
- 地方學數位人文協作系統3.0之發展與應用(2/2),2020-08-01~2021-07-31。
- 地方學數位人文協作系統3.0之發展與應用(1/2),2019-08-01~2020-07-31。
- 淡北城鄉e線牽:大眾歷史與數位共筆(2/2),2017-08-01~2018-07-31。
- 淡北城鄉e線牽:大眾歷史與數位共筆(1/2),2016-08-01~2017-07-31。
- 重建淡水記憶之大眾史學協作系統研究(2/2),2015-08-01~2016-07-31。
- 重建淡水記憶之大眾史學協作系統研究(1/2),2014-08-01~2015-07-31。
- 開放取用學術電子期刊互連系統之開發,2014-08-01~2015-07-31。
- 運動與棒球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資源整合 (II),2011-08-01~2012-12-31。
- 運動與棒球文化資產之數位典藏與資源整合 (I),2010-08-01~2011-07-31。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與數位典藏系統之建置與整合研究 (III),2009-08-01~2010-07-31。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與數位典藏系統之建置與整合研究(Ⅱ),2008-08-01~2009-07-31。
-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與數位典藏系統之建置與整合研究 (I),2007-03-01~2008-02-29。
- 台灣棒球文化資產開放共享平台之建置、推廣與應用 (I),2007-03-01~2008-07-31。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III),2006-03-01~2007-02-28。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II),2005-03-01~2006-02-28。
-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之建置,2004-03-01~2005-02-28。
- 以XML為基礎之分散式模糊知識管理系統研究(I),2002-08-01~2003-07-31。
- 整合式XML文件管理系統及其在Web出版之應用(II),2001-08-01~2002-07-31。
- 動態連結式模糊推論系統及其在智慧型控制系統之應用,2000-08-01~2001-07-31。
- 整合式XML文件管理系統及其在WEB出版之應用(I),2000-08-01~2001-07-31。
- 模數遺傳演算法及其在智慧型模糊系統最佳化之應用,1998-08-01~1999-07-31。
附錄:從高職到台大--你也辦得到
這是2003年寫的文章,日期已無從查起,原本發布在母校松山工農的家長會網頁上,現在也已經找不到了,所以轉貼到這裡分享,同時當做一個記錄。
從高職到台大--你也辦得到
- 文/淡江大學資圖系 林信成
不久前接到周進慶大哥寄來一封E-Mail,提及目前負責松山工農家長會網頁,希望我能寫些鼓勵學弟妹們的話,我當然義不容辭,不過因雜務太多,直到現在才寫。
大哥是姑姑的大兒子,回想二十餘年前,當我考上工農,隻身一人上台北唸書時,就是先借住在姑姑家,承蒙姑丈、姑姑全家對我照顧良多,至今仍令我感念不已。當時大哥也念工農,是比我高兩屆的學長。歲月不饒人,如今,我們都已身為人父並步入中年了。我從工農畢業後,一路迂迴曲折,花了十餘年的光陰,取得了台大博士學位,目前在淡江大學任教,回首求學階段的來時路,還真是感觸良多。
在我們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大學、技術學院和專科,大學錄取率極低,所以稱為「窄門」。高職生繼續升學的極少,大多數都直接就業,我也不例外,從來不敢作唸大學的春秋大夢!當時工農設有「建教班」,高三受訓一年,畢業後可直接進電信局(現在的中華電信)服務。大哥和我都幸運的考上,也順利的進了電信局。當時可是眾人眼中的金飯碗,錢多、事少、離家近,不像現在民營競爭工作壓力這麼大。不過,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建教班出身的員工稱為「實習員」(後來改稱「技教員」),必須通過普考、高考或特考才能晉升為正式人員。原本以為就業後就不需再為考試煩惱了,沒想到「天下何處無大考」,到處都要考、考、考!
剛畢業哪懂得為前途著想,年輕的我只想喘口氣,不要再承受為考試而唸書的壓力了,因此並未積極準備考試,反正實習員薪水照領,福利也比照一般員工,只差無法升遷。不過,我們仍努力的工作,「敬業」不但是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職場上安身立命的唯一法寶。就這樣工作了近兩年,面臨入伍服役的人生轉折點,那時當兵只有「鐵的紀律」,那管「愛的教育」,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兩年的兵當下來,體格和思想都「轉大人」,比較成熟了。現在,我常跟學生說:「不要怕當兵,要把它當作人生的第一場試煉」。
退伍後見到許多同學白天工作,晚上進修,所以我也去報考了夜間部。其實並不是懷有什麼遠大的目標或理想,只是「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作祟罷了!要知道:在一個人的年輕歲月中,同儕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所以一定要慎選交往的朋友。就這樣,我考進了淡江,開始半工半讀的求學歷程。但考上的是化工系,化學一向是我的剋星,唸化工不等於自討苦吃嗎?我想唸電子系,又不願意浪費一年重考,只好想辦法轉系。到處打聽的結果都說電子系很熱門、很難轉,除非班上排名第一、二名才有可能。一時之間,宛如晴天霹靂,前進無路、後退無門,不過卻因此燃起一股破釜沈舟的決心,拼了!於是,白天上班更賣力,盡快將工作完成,一有空閒,就抓緊時間K書;晚上上課不但聚精會神聆聽,還拼命抄筆記。皇天不負苦心人,一年後終於以第一名的成績轉系成功。工作、學業兩頭忙,幸運的是我碰到一位好主管,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他完全支持年輕人繼續進修。所以,記住!在你的人生旅途中隨時可能出現影響一生的貴人,要好好珍惜,並心存感恩。
「日出而作,日入而未息」,半工半讀、披星帶月的求學過程並不輕鬆,尤其是冬天,如果又碰上颳風下雨,晚上十點下課後騎著機車奔馳在大度路上,關渡平原那種寒風刺骨的錐心之感,至今仍然點滴在心,沒有親身經歷無法體會。不過每次我都會想,比起當兵時艱難千百倍的軍事訓練,這點苦算得了什麼!沒想到軍中嚴酷的磨練,竟成了人生旅途中一項非常寶貴的資產 — 吃苦耐勞的本領與不畏困境的人生觀!使我後來能繼續完成碩博士學位,並深遠的影響著我的一生。
其實,我大學畢業後原本並沒有打算繼續深造,因為一來覺得太辛苦,二來是缺乏自信,覺得高職畢業能順利唸完大學已經謝天謝地了,怎敢奢求再唸研究所!不過最後在恩師的不斷鼓勵下,終於鼓起勇氣報考碩士班。這一考卻遭受了不小的挫折,因為研究所並無聯合招生,考試日期不一,必須一所一所趕場式的考。我連續考了好幾所全都落榜,一直考到大概第八所吧,也許是經驗比較豐富了,或許是老天爺看在我努力不懈、精神可感的份上,終於讓我考上了大同電機所,如果再多考幾所,就和國父革命一樣多次了。所以說,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可怕!
考上碩士班時我已二十八歲,同時也在這一年結婚。一時之間,工作、學業、家庭,幾乎所有人生大事一起湧現,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生活」,思想上也更成熟許多。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心裡並無特別感受,直到自己碰上了,才瞭解到人在壓力下會激發潛力,產生克服逆境的智慧與能量。我終於體會,命運之船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駕船者要想辦法把船轉直的,不是船自己變直的。
碩士班畢業後,在父母親的鼓勵、內人的支持下,我報考了台大電機博士班,懷著「盡人事、聽天命,考上算賺到,考不上是應該」的平常心,在沒有患得患失的情況下,竟然上榜了,當時只有「欣喜若狂」可以形容!不過也代表著必須面臨另一個更嚴厲的挑戰,因為博士班的畢業門檻遠比碩士班高出許多,台大的學生又都是來自全國的菁英,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我的兩個小孩又在此時陸續來報到,我博士班生活的最佳寫照就是:一面換尿片泡奶粉,一面作研究寫論文!能順利畢業真得感謝老天眷顧。
這一路走來,最幸運的是遇到許多貴人相助,我一直相當感念幫助過我的長官、老師以及同仁們。所以,年輕的學弟妹,所謂「自助而後人助,人助而後天助」,在你人生不同的階段中,一定要先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才會有人願意幫助你,怨天尤人不但不智也無助於改善現狀。我能從高職念到博士,你也同樣辦得到!
最後,記得善待你的家人,因為不論發生什麼事,家人永遠都是你一生最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