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於 2021年9月10日 (五) 09:08 由 Yaxua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簡介)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乳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成親時取字德明,後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中國政治家,為中華民國政府「國父」。

經歷

  • 1894年,孫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 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
  • 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擔任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同盟會先後發動九次起義,直到武昌起義成功。
  • 1911年,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12年,在南京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在蘇聯的幫助下,籌備北伐戰爭。*1924年,受段祺瑞之邀,北上和談,後不幸病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