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70: 行 70:
 
1934年,陳嘉庚公司宣告停業。雖然企業損失慘重,但是持續在教育方面積極貢獻。陳嘉先生也向當年的武吉河水救災基金捐款救助。
 
1934年,陳嘉庚公司宣告停業。雖然企業損失慘重,但是持續在教育方面積極貢獻。陳嘉先生也向當年的武吉河水救災基金捐款救助。
  
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陳嘉庚先生積極募款,帶領組織新加坡中國救濟基金,籌得一千萬元新加坡幣。並召集南僑機工,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支援中國抗日。
+
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陳嘉庚先生積極募款,帶領組織新加坡中國救濟基金,籌得一千萬元新加坡幣。召集南僑機工3000多人,大規模跨海遠赴中國參戰,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成立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並被推舉陳嘉庚為主席,在南洋地區積極抗日。
  
1938年,南僑機工主席 致電汪精衛。
+
1938年,陳嘉庚先生當選中國賑災基金東南亞聯合會主席。
  
 
1940年,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
 
1940年,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
行 95: 行 95:
  
 
1961年,享年87歲,於北京逝世,遺體安葬於集美鰲園。
 
1961年,享年87歲,於北京逝世,遺體安葬於集美鰲園。
 +
 +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於 2021年8月12日 (四) 15:32 的修訂

*描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內陳設的陳嘉庚看板
*攝影:林信成
*日期:2019/07/19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描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內陳設的陳嘉庚銅像
*攝影:林信成
*日期:2019/07/19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陳嘉庚精神)馬來西亞華人的故事➡華語, 華教, 中華文化與傳統是我們的靈魂, 我們不可當沒有靈魂的人1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陳嘉庚,字科次(1874年-1961年),馬來亞橡膠大王、教育家、革命家。出生於1874年中國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村,1961年8月12日於北京病逝。其父親陳杞佰為新加坡商人。長期對中國與東南亞的慈善事業熱情捐助及興辦,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一位愛國華僑領袖、著名實業家、教育事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生平

1882年,8歲,於南軒私塾就學。

1890年,16歲時,隨父親南赴新加坡學習經商。

1891年,在父親陳杞柏的順安米店學商。

1893年,19歲時回中國與張氏結婚。

1894年,在集美村興辦惕學書塾,是陳嘉庚先生第一所創辦的學校,由此踏上興學之路。

1895年,再次南往新加坡。

1889年,因母親逝世,回中國奔喪。

1899年,與妻子張氏一同南赴新加坡。

1900年,回中國葬母。

1903年,父親陳杞柏宣布破產,陳嘉庚先生扛起重擔,赴新加坡獨立開啟新事業。

1904年,在新加坡郊區購置一塊土地,作為廠房用——新利川波蘿罐頭廠(生產鳳梨罐頭)。早期的廠房樣式簡樸,類似馬來人之住房。隨著經濟慢慢發展,陳嘉庚先生以「精、勤、慎」的精神,在新加坡商業上脫穎而出。之後持續在新加坡購買土地,經營鳳梨園、建立廠房,並將賺取的資金重振家族的米行。

至1907年間,在新加坡創業有成,奠定了陳嘉庚先生在當地的地位與經濟基礎。

1910年,加入孫中山先生的中國革命同盟會。同時被推舉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協理與道南學堂總理,極力贊助教育事業,並募資興建了閔僑的校舍。

1911年,陳嘉庚先生參訪泰國曼谷北柳的「鳴成」米廠,由一位中國福建華僑所創辦,深受啟發,決心改良其廠房。陳嘉庚先生改良後的廠房以功能目的為主,使得未來建造的工廠打下良好的基礎。同年,辛亥革命勝利,推選為福建保安捐款委員會之會長,籌款二十多萬元協助福建財政,並籌資五萬元接濟孫中山先生。

1912年,籌辦集美學校。

1913年,集美學校正式開學,擴建校舍及操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陳嘉庚先生洞悉先機,決定投入利潤豐厚的航運業。

1915年,租輪4艘,利用先租船、後買船的經營模式,獲利極多。

1916年,購進一艘三千噸的輪船,命名為「東豐號」。將原先的罐頭廠、米廠轉型為橡膠加工廠,事業開始以橡膠及膠製商品為主。

1917年,事業蒸蒸日上,再購進「謙泰號」,並持續擴大橡膠事業。將弟弟送到中國創辦集美中學、集美師範學校。同年,天津水災,陳嘉庚先生帶領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設立「天津救濟基金」捐款。

1918年,在新加坡倡辦南洋華僑中學,在南洋興辦華文教育,穩固當地華文教育基礎。創立陳嘉庚公司,以謙益為橡膠總公司,事業宏圖包括橡膠園、生膠加工、熟膠製造,並利用航運外銷。

1919年,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正式開學。

1920年,集美學校增設女子師範和商科,創辦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1921年,廈門大學開學。

1922年,回到新加坡,持續拓展橡膠業務。

1924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

1925年,創業有成,人生巔峰,資產擁有1,200萬元新加坡幣,謙益橡膠廠成為亞洲最大企業。

1926年,擴建南洋華僑中學。橡膠業面臨逆境,價格暴跌,公司營業額大減,勉強維持營運;學校部分也被迫暫停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村的部分建設。

1928年,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陳嘉庚先生知曉後,在新加坡號召組織山東殘禍籌賑會,募款救濟,讓人民了解日本的侵略行動。

1929年,陳嘉庚先生被選為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同年,對新加坡的萊佛士學院捐贈10,000美元。

1932年,某國外銀行建議陳嘉庚先生停止對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村的經費,以維持企業營運,但是陳嘉庚先生斷然拒絕,認為公司可以停辦,但是教育不可以。

1934年,陳嘉庚公司宣告停業。雖然企業損失慘重,但是持續在教育方面積極貢獻。陳嘉先生也向當年的武吉河水救災基金捐款救助。

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陳嘉庚先生積極募款,帶領組織新加坡中國救濟基金,籌得一千萬元新加坡幣。召集南僑機工3000多人,大規模跨海遠赴中國參戰,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成立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並被推舉陳嘉庚為主席,在南洋地區積極抗日。

1938年,陳嘉庚先生當選中國賑災基金東南亞聯合會主席。

1940年,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

1941年,南僑總會第二屆主席。南洋閩僑總會 南洋華僑師範學校。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領導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總會。

1942年,《南僑回憶錄》《住屋與衛生》

1945年,日本投降。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46年,創辦新加坡《南僑日報》

1947年,新加坡華僑大會,反對荷蘭屠殺印尼華僑

1949年,常務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1950年,最後出洋新加坡。定居故鄉集美村。

1954年至1959年陸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

1959年,創立廈門華僑博物院。

1961年,享年87歲,於北京逝世,遺體安葬於集美鰲園。


參考資源

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先生

陳嘉庚基金會:陳嘉庚生平簡介

集美大學:校主陳嘉庚

廈門大學:校主生平

台灣光華雜誌:陳嘉庚在新加坡寫就人生最精彩篇章

中國科學院:陳嘉庚

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僑商領袖陳嘉庚

中共廈門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廈門市監察委員會陳嘉庚:華僑旗幟民族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