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老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參考資源) |
|||
行 14: | 行 14: |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 | + | [https://www.sinchew.com.my/?p=2949055/ 星洲日報] | |
− | + |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north/2015/06/02/86343/ 東方日報] | |
[https://www2.utar.edu.my/ics/index.jsp?fcatid=236&fcontentid=154045&f2ndcontentid=191389/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 | [https://www2.utar.edu.my/ics/index.jsp?fcatid=236&fcontentid=154045&f2ndcontentid=191389/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 |
於 2021年9月6日 (一) 16:10 的修訂
- 影片描述:金寶老街情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 影片描述:金寶老街的故事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金寶老街指的是霹靂金寶地區四條主要的老街道:務邊街、戲院街、克蘭芝街以及督公街。
金寶是霹靂州金寶縣的縣城,1880年代,因錫礦的發現吸引了大批移民及投資者來此開採,金寶為其中一處有名的礦區,1886年由督嘉波及多名華人礦業家及礦工沿著克蘭芝河建成,取名為Kampar,華人則叫它金寶,意為遍地是金寶。金寶有四條主要的街道,務邊街、戲院街、克蘭芝街以及督公街。務邊街因鄰近務邊城而得名,其又名會館街,因當地華商街選擇於此街上開設會館,便於提供同鄉人藉業績會和幫助;克蘭芝街則是因鄰近克蘭芝河而得名。
歷史
1844年馬來西亞發現錫礦資源後,吸引大批移民湧入,而位於近打河谷的金寶也在1846年開阜,經過了百年的發展,最終於1985年國際錫價驟跌後逐漸沒落。二戰時期曾被日本佔領統治,2009年升級為金寶縣。
交通地圖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