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簡稱'''董教總華文獨中工委會'''或'''獨中工委會'''。主要工作內容是落實《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中提出的基礎上,發展[[華文獨中]]和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並設立各個工作單位以負責不同工作:編纂統一課本、主辦統一考試、推動教師培訓與技職教育、學生升學輔導、學生活動、獎貸學金等。而行政業務由[[董總]]行政部負責,包括聘請職員,以執行和落實獨中工委會及各項工作。
+
'''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簡稱'''董教總華文獨中工委會'''或'''獨中工委會'''。主要工作內容是落實《[[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中提出的基礎上,發展[[華文獨中]]和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並設立各個工作單位以負責不同工作:編纂統一課本、主辦統一考試、推動教師培訓與技職教育、學生升學輔導、學生活動、獎貸學金等。而行政業務由[[董總]]行政部負責,包括聘請職員,以執行和落實獨中工委會及各項工作。
  
 
獨中工委會共有39人,分別由[[董總]]、[[教總]]以及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組成,[[董總]]與[[教總]]各派出13人;其中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再委任13人為「委任委員」。
 
獨中工委會共有39人,分別由[[董總]]、[[教總]]以及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組成,[[董總]]與[[教總]]各派出13人;其中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再委任13人為「委任委員」。
  
 
==背景==
 
==背景==
於1973年由[[董教總]]成立,為因應《1961年教育法令》,許多華文中學被迫改制為英語中學,拒絕改制的成為[[華文獨立中學]],並且得不到政府的教育津貼,致使華文教育在辦學歷程受到阻礙,陷入低潮。70年代由霹靂州開始發起了[[華文獨立中學復興運動]],最終在1973年[[董教總]]召開的「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大會」中接受了《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並成立了'''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
+
於1973年由[[董教總]]成立,為因應《1961年教育法令》,許多華文中學被迫改制為英語中學,拒絕改制的成為[[華文獨立中學]],並且得不到政府的教育津貼,致使華文教育在辦學歷程受到阻礙,陷入低潮。70年代由[[霹靂州]]開始發起了[[華文獨立中學復興運動]],最終在1973年[[董教總]]召開的「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大會」中接受了《[[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並成立了'''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
  
 
==宗旨==
 
==宗旨==
 
#維護母語教育,發揚中華文化
 
#維護母語教育,發揚中華文化
 
#維護與發展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
 
#維護與發展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
#在貫徹《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的基礎上,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
+
#在貫徹《[[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的基礎上,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
 
#籌募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發展基金
 
#籌募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發展基金
  

於 2021年9月9日 (四) 16:41 的最新修訂

簡介

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簡稱董教總華文獨中工委會獨中工委會。主要工作內容是落實《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中提出的基礎上,發展華文獨中和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並設立各個工作單位以負責不同工作:編纂統一課本、主辦統一考試、推動教師培訓與技職教育、學生升學輔導、學生活動、獎貸學金等。而行政業務由董總行政部負責,包括聘請職員,以執行和落實獨中工委會及各項工作。

獨中工委會共有39人,分別由董總教總以及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組成,董總教總各派出13人;其中熱衷華文教育人士或其他組織機構再委任13人為「委任委員」。

背景

於1973年由董教總成立,為因應《1961年教育法令》,許多華文中學被迫改制為英語中學,拒絕改制的成為華文獨立中學,並且得不到政府的教育津貼,致使華文教育在辦學歷程受到阻礙,陷入低潮。70年代由霹靂州開始發起了華文獨立中學復興運動,最終在1973年董教總召開的「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大會」中接受了《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並成立了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

宗旨

  1. 維護母語教育,發揚中華文化
  2. 維護與發展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
  3. 在貫徹《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的基礎上,發揮母語教育的優越性
  4. 籌募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發展基金


參考資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獨中工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