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觀盛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於 2021年9月13日 (一) 10:38 由 Yaxua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簡介)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葉觀盛(1846年-1901年),原籍中國廣東省台山市赤溪鎮、客家人,為吉隆坡最後一任甲必丹(1890-1901),雪蘭莪州官委立法議員,吉隆坡首任華人潔淨局委員,也是廣東義山創辦人之一。

馬來西亞政府為了紀念葉觀盛的貢獻,在吉隆坡分別以他和他店鋪的名字為街道命名,分別是「葉觀盛路」(Jalan Yap Kwan Seng)和「新就記路」(Jalan Sin Chew Kee)。而人們立建一座“三葉廟”(三葉即葉亞來、葉志英、葉觀盛)來紀念其功績,由此可見葉觀盛在雪蘭莪州深得人心。

經歷

葉觀盛在18歲那年,來到了馬來半島,在芙蓉的一家錫礦場做礦工。除了將所得積蓄償還水客墊付的旅費外,還將剩餘錢作為資本,該行做小生意。後來,在芙蓉認識葉致英。並獲得葉致英的賞識和提攜。1887年,葉觀盛隨著葉致英來到吉隆坡發展,並協助葉亞來開發吉隆坡。

在吉隆坡,葉觀盛以經營礦業起家,是當時雪蘭莪州內最大的礦主之一。

1889年,葉致英逝世,葉觀盛成為了吉隆坡第五任甲必丹,也是吉隆坡最後一任甲必丹。

甲必丹生涯

1892至1894年間,他利用甲必丹的頭銜,申請承包菸酒餉馬,獲利不少。1893年至1895年間,他開始賭館和當店。19世紀末,吉隆坡第一次進行城市重建計劃,將市區的亞答屋改建成磚瓦屋。葉觀盛眼光銳利,他斥資在15碑開設磚窯,大量供應建築磚瓦屋的磚瓦。15碑也應為該磚窯的出現,被英國人稱為「Brickfields」。除此之外,葉觀盛的業務甚至擴展到新加坡,並在新加坡羅敏申街開始一家規模宏大的商行「新興泰」。而葉觀盛在吉隆坡的電號「新就記」僅次於陸佑的「東興隆」。

慈善建設

葉觀盛也熱心於慈善事業。1881年,他捐巨資創建「培善堂」,施醫贈藥。1894年培善堂改名為同善醫院,葉觀盛更捐出茨廠街一間店屋,多為該醫院的不動產。1894年,他與幾位華裔領袖創建「大華樓」於「平民醫院」(Pauper Hospital)內,收容年邁無依的華裔,給予醫藥和生活的照顧。更出任「大華樓基金局委員會」主席,以維持「大華樓」的開銷。1900年3月印度發生嚴重災荒,葉觀盛也慷慨捐獻了一萬元。另外,葉觀盛也是吉隆坡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Institution)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以及建議於諧街廣肇會館設立「唐文義學」。為謀求同鄉福利,葉觀盛也獨資創立了赤溪會館。為處理華籍移民問題、工作、安頓等事宜,1890年雪蘭莪州當局成立勞工站(Cooli Depot),葉觀盛也是該站五人委員會的主席。

參考資料

葉觀盛-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