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經歷) |
(→與馬來西亞關係) |
||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4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檔案:孫中山先生.jpg|thumb|250px|right|{{檔案:孫中山先生.jpg}}]] | ||
==簡介== | ==簡介== | ||
{{youtube|u4_6yQlNQG0|500|right|孫中山 (1866-1925) - 纪录片}} | {{youtube|u4_6yQlNQG0|500|right|孫中山 (1866-1925) - 纪录片}} | ||
− | + |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乳名帝象,讀書時取名[[孫文|文]],成親時取字德明,化名[[中山樵]],中國政治家,為[[中華民國國父]];曾多次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提倡革命。因精通中、英文,在世界各地皆有舉辦演說活動宣揚理念並以募款方式來籌備革命活動之所需軍餉。 | |
==經歷== | ==經歷== | ||
− | * | + | *1876年,[[孫中山]]開始上學,下課時參加農業勞動。 |
− | * | + | *1879年,跟著母親楊氏坐船到澳門再坐英國輪船「格蘭諾去」號到檀香山(現今美國夏威夷),此後開始學習英文、認識基督教、聖歌,也閱讀《聖經》。 |
− | * | + | *1883年,孫在美國學習到不同於中國的政治理念,回到中國後,開始宣傳社會改革,指責清政府腐敗的行為。 |
− | * | + | *1884年,孫至香港讀書,同年,受香港工人反法鬥爭鼓舞,孫認為中國人民「已經有相當覺悟」。 |
− | * | + | *1885年,清政府在中法戰爭中失敗後,孫更希望能改革現實。 |
− | * | + | *1890年,孫自稱「革命言論之時代」。主張仿效西方社會改革,建議禁菸、改良農業和教育等等。 |
− | * | + | *1894年6月,孫上書李鴻章:主張仿效西方,發展農工業,改革教育和選拔人才,提出新的政治理念,但被李鴻章被拒絕。年底,孫到夏威夷,和華僑宣傳改革,並成立興中會。 |
− | * | + | *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又稱第一次廣州起義),採用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軍旗。但這次的起義事件因洩密而宣告失敗,孫轉逃往日本,並在橫濱建立興中會分會。 |
− | * | + | *1896年,孫被香港政府下令禁止入境而前往英國,也在這時候寫了《倫敦蒙難記》。 |
− | * | + | *1897年,孫長期在英國生活,研究了歐洲政治,孫的民主觀念也在這時候慢慢萌芽。 |
− | * | + | *1905年,孫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是清朝末年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多個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孫中山擔任總理,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且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同盟會先後發動九次起義。 |
− | * | + | *1911年,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 | * | + | *1912年,宣布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 | * | + | *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名中國國民黨。在蘇聯(現今俄羅斯)的幫助下,準備北伐戰爭。 |
+ | *1924年,接受段祺瑞的邀約,北上談和。 | ||
+ | *1925年,病逝。 | ||
+ | |||
+ | ==與[[馬來西亞]]關係== | ||
+ | *1906年2月,孫至[[新加玻]],建立同盟會分會。7月,至[[檳榔嶼]]建立另一個同盟會分會,並和當地華僑交談,並宣揚革命理念。12月,孫在東京舉行《民報》周年慶祝大會,闡述三民主義思想,主張訂立憲法「五權分立」。 | ||
+ | *1908年,孫在[[檳城]]宣揚革命理念,當地華僑非常感動,決定在檳城成立檳城閱書報社,作為檳城革命運動的中心,以閱書報社的方式吸引年輕人加入,並發行《[[光華日報]]》、募款演說等活動。 | ||
+ | *1910年,孫在[[檳榔嶼]]提出黃花崗起義,隔年即出動,但又因消息再次洩漏,且起義軍和政府軍之軍力差異過大,再次宣告失敗,參與革命的同志們感到氣餒,因此孫召開庇能會議(又稱檳城會議),發表了一場演說,再次打動華僑參與孫中山的革命,更籌措到大筆經費,此事讓孫體認到「華僑為革命之母」。 | ||
+ | |||
+ | 孫中山在革命的路程上,共去過[[馬來西亞]]6次,而[[檳榔嶼]]更是孫中山在海外重要的革命基地。[[孫中山]]在這裡辦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說和言論發表。汪精衛的妻子陳壁君就是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包含長期推展並保存馬來西亞華教的沈穆羽,他的父親沈鴻柏也是同盟會馬來西亞吉隆坡分會的會長,馬公會的創黨黨員和前國民黨黨員李孝式以及擔任過台灣省主席陳誠秘書的林滄佑,都是馬來西亞人。 | ||
==家庭== | ==家庭== | ||
行 40: | 行 50: | ||
提出「振興中華」口號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 提出「振興中華」口號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 ||
+ | |||
1895年改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 1895年改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 ||
行 47: | 行 58: |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2.4415324,113.5289003,3a,75y,67.73h,104.58t/data=!3m8!1e1!3m6!1sAF1QipP2OVJKToNsODn9OpVNKxkN_fK4pMCDsj90OeaS!2e10!3e11!6shttps:%2F%2Flh5.googleusercontent.com%2Fp%2FAF1QipP2OVJKToNsODn9OpVNKxkN_fK4pMCDsj90OeaS%3Dw203-h100-k-no-pi-1.394578-ya99.84852-ro-6.254002-fo100!7i5376!8i2688?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22.4415324,113.5289003,3a,75y,67.73h,104.58t/data=!3m8!1e1!3m6!1sAF1QipP2OVJKToNsODn9OpVNKxkN_fK4pMCDsj90OeaS!2e10!3e11!6shttps:%2F%2Flh5.googleusercontent.com%2Fp%2FAF1QipP2OVJKToNsODn9OpVNKxkN_fK4pMCDsj90OeaS%3Dw203-h100-k-no-pi-1.394578-ya99.84852-ro-6.254002-fo100!7i5376!8i2688?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 ||
− | {{map|22.44626,113.52310| | + | {{map|22.44626,113.52310|350|600|10}} |
+ | |||
+ | ==[[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 ||
+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5.416059,100.3245036,3a,41.4y,207.15h,88.98t/data=!3m7!1e1!3m5!1sHFfI5sAnDm232Sk8KDXjeg!2e0!6shttps:%2F%2Fstreetviewpixels-pa.googleapis.com%2Fv1%2Fthumbnail%3Fpanoid%3DHFfI5sAnDm232Sk8KDXjeg%26cb_client%3Dmaps_sv.tactile.gps%26w%3D203%26h%3D100%26yaw%3D25.83859%26pitch%3D0%26thumbfov%3D100!7i16384!8i8192?hl=zh-TW Google街景導覽] | ||
+ | |||
+ | OpenStreetMap:[https://www.openstreetmap.org/way/264547474] | ||
+ | {{map|5.41552,100.32420|350|600|18}} | ||
+ | |||
+ |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 | ||
+ | [https://www.google.com/maps/@5.4157043,100.3362475,3a,48y,301.43h,90t/data=!3m6!1e1!3m4!1sFwHLkTGQclKVqpm1o0lDtg!2e0!7i16384!8i8192 Google街景導覽] | ||
+ | |||
+ | {{Map|5.41573, 100.33617|350|600|18}} |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
− | [[胡子春]]:武昌起義成功後,提供鉅資幫助[[孫中山]]改革。 | + | *[[胡子春]]:武昌起義成功後,提供鉅資幫助[[孫中山]]改革。 |
+ | *[[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 ||
+ |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行 58: | 行 82: |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92lvyq8.html 在成為國父的路上,孫中山經歷了這些··· -每日頭條]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92lvyq8.html 在成為國父的路上,孫中山經歷了這些··· -每日頭條] | ||
+ | |||
+ | [http://my.china-embassy.org/chn/zt/nycf/t314225.htm 孙中山先生与马来西亚] | ||
+ | |||
+ | [https://taronews.tw/2020/01/19/590555/ 《想想論壇》三大視角之外:從越南、馬來西亞的角度看孫中山] | ||
+ | |||
+ | [https://lokulababy.pixnet.net/blog/post/96701427 孫中山海外革命基地在檳城] | ||
+ | |||
+ | [http://qnck.cyol.com/html/2016-11/09/nw.D110000qnck_20161109_1-27.htm 在马来西亚寻觅孙中山的足迹] |
於 2021年9月29日 (三) 20:34 的最新修訂
簡介
- 影片描述:孫中山 (1866-1925) - 纪录片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乳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成親時取字德明,化名中山樵,中國政治家,為中華民國國父;曾多次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提倡革命。因精通中、英文,在世界各地皆有舉辦演說活動宣揚理念並以募款方式來籌備革命活動之所需軍餉。
經歷
- 1876年,孫中山開始上學,下課時參加農業勞動。
- 1879年,跟著母親楊氏坐船到澳門再坐英國輪船「格蘭諾去」號到檀香山(現今美國夏威夷),此後開始學習英文、認識基督教、聖歌,也閱讀《聖經》。
- 1883年,孫在美國學習到不同於中國的政治理念,回到中國後,開始宣傳社會改革,指責清政府腐敗的行為。
- 1884年,孫至香港讀書,同年,受香港工人反法鬥爭鼓舞,孫認為中國人民「已經有相當覺悟」。
- 1885年,清政府在中法戰爭中失敗後,孫更希望能改革現實。
- 1890年,孫自稱「革命言論之時代」。主張仿效西方社會改革,建議禁菸、改良農業和教育等等。
- 1894年6月,孫上書李鴻章:主張仿效西方,發展農工業,改革教育和選拔人才,提出新的政治理念,但被李鴻章被拒絕。年底,孫到夏威夷,和華僑宣傳改革,並成立興中會。
- 1895年,興中會發動乙未廣州起義(又稱第一次廣州起義),採用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軍旗。但這次的起義事件因洩密而宣告失敗,孫轉逃往日本,並在橫濱建立興中會分會。
- 1896年,孫被香港政府下令禁止入境而前往英國,也在這時候寫了《倫敦蒙難記》。
- 1897年,孫長期在英國生活,研究了歐洲政治,孫的民主觀念也在這時候慢慢萌芽。
- 1905年,孫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是清朝末年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多個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孫中山擔任總理,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且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同盟會先後發動九次起義。
- 1911年,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12年,宣布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名中國國民黨。在蘇聯(現今俄羅斯)的幫助下,準備北伐戰爭。
- 1924年,接受段祺瑞的邀約,北上談和。
- 1925年,病逝。
與馬來西亞關係
- 1906年2月,孫至新加玻,建立同盟會分會。7月,至檳榔嶼建立另一個同盟會分會,並和當地華僑交談,並宣揚革命理念。12月,孫在東京舉行《民報》周年慶祝大會,闡述三民主義思想,主張訂立憲法「五權分立」。
- 1908年,孫在檳城宣揚革命理念,當地華僑非常感動,決定在檳城成立檳城閱書報社,作為檳城革命運動的中心,以閱書報社的方式吸引年輕人加入,並發行《光華日報》、募款演說等活動。
- 1910年,孫在檳榔嶼提出黃花崗起義,隔年即出動,但又因消息再次洩漏,且起義軍和政府軍之軍力差異過大,再次宣告失敗,參與革命的同志們感到氣餒,因此孫召開庇能會議(又稱檳城會議),發表了一場演說,再次打動華僑參與孫中山的革命,更籌措到大筆經費,此事讓孫體認到「華僑為革命之母」。
孫中山在革命的路程上,共去過馬來西亞6次,而檳榔嶼更是孫中山在海外重要的革命基地。孫中山在這裡辦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說和言論發表。汪精衛的妻子陳壁君就是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包含長期推展並保存馬來西亞華教的沈穆羽,他的父親沈鴻柏也是同盟會馬來西亞吉隆坡分會的會長,馬公會的創黨黨員和前國民黨黨員李孝式以及擔任過台灣省主席陳誠秘書的林滄佑,都是馬來西亞人。
家庭
父親孫達成(1813年9月26日-1888年3月23日)。
母親楊氏(1828年-1910年)。
長兄孫德彰(1854年-1915年),孫眉。
二姊孫金星(1857年-1860年)。
三兄孫德佑(1860年-1866年)。
四姊孫妙茜(1863年-1955年)。
妹孫秋綺(1871年9月3日—1912年4月18日)。
興中會
為中國國民黨前身,是第一個現代革命團體。
主張「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提出「振興中華」口號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1895年改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從1894年11月24日至1895年9月2日,先後共有112人加入興中會。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OpenStreetMap:[1]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
讀取地圖中...





















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相關頁面
- 胡子春:武昌起義成功後,提供鉅資幫助孫中山改革。
- 檳城孫中山紀念館
- 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