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 |||
行 4: | 行 4: | ||
舊稱為[[哲斯頓]](英語:Jesselton),現今在國內及國際上經常被稱為 「KK」(馬來語名稱的縮寫),當地人則稱之「Api-Api」。 | 舊稱為[[哲斯頓]](英語:Jesselton),現今在國內及國際上經常被稱為 「KK」(馬來語名稱的縮寫),當地人則稱之「Api-Api」。 | ||
==歷史== | ==歷史== | ||
− | + | 15世紀時,[[亞庇]]地區由汶萊帝國直接統治。 | |
− | 1899年7月,加雅島對面的區域被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認為更適合做為據點,因此就逐漸發展起來,該地方就稱為「Api- | + | 1899年7月,加雅島對面的區域被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認為更適合做為據點,因此就逐漸發展起來,該地方就稱為「Api-api」,後以當任渣打公司副總裁的名字命名為「哲斯頓」。 |
1946年,直轄殖民地宣布哲斯頓為北婆羅洲的首府,並著手進行城鎮重建。 | 1946年,直轄殖民地宣布哲斯頓為北婆羅洲的首府,並著手進行城鎮重建。 | ||
行 14: | 行 14: | ||
早年當地華人亦稱之為[[亞庇]](Api-Api,源自於當地早期的漁村名稱,其原意為「螢火蟲」),此名稱一直被沙巴人和一些國際航線沿用到今天。 | 早年當地華人亦稱之為[[亞庇]](Api-Api,源自於當地早期的漁村名稱,其原意為「螢火蟲」),此名稱一直被沙巴人和一些國際航線沿用到今天。 | ||
==地理== | ==地理== | ||
− | [[沙巴]]除了首府[[亞庇]] (Kota Kinabalu, KK) | + | [[沙巴]]除了首府[[亞庇]] (Kota Kinabalu, KK) 之外,州內的多數土地仍然保持原始的森林風貌,但[[沙巴州]]西岸的亞庇仍是個可以進行爬山健行、乘坐木筏、岩洞探險、深海潛水、激險泛舟等生態探險的觀光旅遊城市。 |
[[亞庇]]也是[[沙巴]]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旅遊業,製造業等為重要經濟支柱,[[亞庇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東馬地區的其他城市。 | [[亞庇]]也是[[沙巴]]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旅遊業,製造業等為重要經濟支柱,[[亞庇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東馬地區的其他城市。 | ||
+ | |||
==地圖== | ==地圖== | ||
*Kota Kinabalu, 馬來西亞 | *Kota Kinabalu, 馬來西亞 |
於 2021年10月5日 (二) 22:03 的最新修訂
簡介
亞庇(Kota Kinabalu, KK),舊譯哥打京那峇魯、哥打京那巴魯、哥打基納巴盧,是馬來西亞第六大城市和沙巴州的首府,為馬來西亞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
舊稱為哲斯頓(英語:Jesselton),現今在國內及國際上經常被稱為 「KK」(馬來語名稱的縮寫),當地人則稱之「Api-Api」。
歷史
15世紀時,亞庇地區由汶萊帝國直接統治。
1899年7月,加雅島對面的區域被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認為更適合做為據點,因此就逐漸發展起來,該地方就稱為「Api-api」,後以當任渣打公司副總裁的名字命名為「哲斯頓」。
1946年,直轄殖民地宣布哲斯頓為北婆羅洲的首府,並著手進行城鎮重建。
大馬獨立後,北婆羅洲更名為沙巴。1967年,哲斯頓更名為Kota Kinabalu,然後在2000年升格為城市。
地名
早年當地華人亦稱之為亞庇(Api-Api,源自於當地早期的漁村名稱,其原意為「螢火蟲」),此名稱一直被沙巴人和一些國際航線沿用到今天。
地理
沙巴除了首府亞庇 (Kota Kinabalu, KK) 之外,州內的多數土地仍然保持原始的森林風貌,但沙巴州西岸的亞庇仍是個可以進行爬山健行、乘坐木筏、岩洞探險、深海潛水、激險泛舟等生態探險的觀光旅遊城市。
亞庇也是沙巴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旅遊業,製造業等為重要經濟支柱,亞庇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東馬地區的其他城市。
地圖
- Kota Kinabalu, 馬來西亞
- Google地圖導覽
-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