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Yingcircle
現在是有雙重身份的Yingcircle
目錄
[隱藏]個人簡介
- 淡水維基館的Yingcircle
- 大馬華人維基館的Yingcircle
攏係港幾郎。
大綱草稿
一、 緣起
身為林信成教授所經營的淡水維基館所屬工讀生,在聽說了這個海外實習計畫後,內心一個單純的「我想去!」的聲音從心頭呼之欲出——這就是我決定前行的最初契機。雖然知道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但卻不是那麼熟悉,此次海外實習是能深度了解這個國家、不可多得的機會,正好自己有數位共筆的實務經驗,同時也希望能利用這個能力做更多的事情。期許自己能培養全球化視野、理解並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並在文化保存方面有所貢獻。
二、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檳城大山腳獅子會致力於為社會服務,推動社區關懷、關注青年發展等,以促進社會公益為目標。馬來西亞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檳城分會負責接洽在檳城的臺商,是臺商與馬國之間商業的溝通橋梁,提供商情資訊、法律諮詢、強化成員間的聯繫、提供求助管道等等服務。此次實習由以上二間機構之相關人士黃惠鈴會長幫忙協助安排各地文教學術相關場域,使本實習得以進行參訪、走讀、訪談、聆聽古蹟解說等事務。
三、 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這次海外實習有幸透過檳城大山腳獅子會與馬來西亞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檳城分會的協助,得以走遍幾乎半個馬來西亞。
在這段期間,我們參訪了拉曼大學、新紀元大學學院、華社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與機構人員進行交流,而在拉曼大學中文系杜忠全主任的安排下,獲得了進入黃文斌老師開設的大馬華人歷史課程旁聽的機會,與當地學生一起認真聽課是很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幫助我們強化與統整一路上所蒐集的大馬華人歷史。
不僅學術機構,也到處探訪了當地重要的博物館等等,如馬六甲歷史博物館(了解從馬六甲王國時期到殖民統治、直至獨立的歷史沿革)、鄭和文化館、沈慕羽書法文物館(記錄著華教鬥士之一的生命歷程、書法及文物)、馬六甲客家公會溫古堂(訴說馬六甲早期生活的歷史與文化記憶,收藏與早期生活相關的文物)、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館(保留著當時一大家族生活過的痕跡,認識峇峇娘惹的文化生活)、林連玉紀念館、霹靂州的錫礦博物館等等,走進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對我來說就像是認識這個地方的教科書一般,是歷史的濃縮,也是傳承給後人的記憶。
在旅程的最終章,我們與實習機構的黃會長在檳城會合,她非常積極地鼓勵大家深入體驗馬來西亞文化,因此引領我們參與了拿督受封儀式、與留台同學會成員們進行交流、甚至得以進入檳城州立法議會參訪,親眼看到只在馬來西亞新聞上看到的議會廳,還能直接與議長交談,這些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經驗。
由於有了實際的五感體驗,而能在大馬華人維基館的撰寫上更有心得以及實質的資料掌握,例如因我個人在參觀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館後,對其印象深刻而在該頁面的編輯上有了很大的動力,並且也能依據手邊資料、參觀時拍攝的照片以及自身印象進行內容修正,確實比起未見實物而憑空撰寫還要順手很多呢。
四、 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馬來西亞融合了多國文化,其多元性在生活中有各層面的表現,例如同一個地區,一開始街上矗立著有歷史感的西式建築(可能是荷式、英式);一段距離後,東方風格華人建築逐漸現身;再轉一個彎,金碧輝煌的印度廟立在眼前;路上也時常看到許多宏偉的清真寺。雖然臺灣也算是具多元文化的國家,但馬來西亞的程度更令我感到震撼,甚至偶爾會有空間錯亂的感覺。
而語言是此次旅程讓我感到挫折的地方。馬來西亞的語言包含馬來語、英語、華語、印度語等,理論上會中文和英文的話應該毋須過度擔心,直到我到了當地,除了華語以外的語言幾乎是難以理解,包括英文。要說為何,這裡是多民族一同生活的地方,不同民族都會有其特色發音,並且將英文轉化成在地用法,或是各種語言混用……因此至少就我的狀況而言,未能預先想到英文口音差異的情況,使自己的英文幾乎毫無用武之地,真是羞愧到無地自容……幸好有同學的幫助,才得以度過各種關卡。
五、 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 深入了解大馬華人的歷史與文化:無論是走訪各名勝古蹟及博物館,或與當地人進行訪談,不僅在當地蒐集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在了解其華人奮鬥之歷史背景的同時也正在體驗在馬來西亞的生活,對大馬華人的過去與現在產生深刻的認知。
- 拓展國際視野:與一般旅遊不同,此實習帶有研究與學習的性質,從不同的角度看到馬來西亞,並用不同層面剖析其現況。
- 連結自身所學:因自己是圖書館學科系出身,在公事以外的時間我們會自行安排參觀圖書館的行程,例如吉隆坡公共圖書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等。當發現疑問時,會向館員進行簡單的提問,而在互動的過程中,不僅滿足了好奇心,還見識到不同國家圖書館的特色以及該圖書館的著重點為何,也能比較與臺灣圖書館的不同之處。
- 田野調查的經驗累積與數位共筆實務:若是基於研究,個人的實地田野調查經驗著實不多,藉此機會進行大型的調查與資料蒐集。跟著老師與同學們邊走邊學,使我對於實地走訪的認知有很大的提升,並且將走訪後的資料鍵入大馬華人維基館之中,相比起過往只能單純地利用網路既有資料對內容進行補正,有了實際的經驗會更好掌握頁面的內容與架構,並能對其內容有更完整、更全面的補充。
六、 感想與建議
1. 感想
回想起這一個月的旅程,親自走進博物館和古蹟和圖書館、親耳聆聽人們的話語、親身體會馬來西亞的溫度,用自己的雙腳走過古人曾經奮鬥過的土地,想一想就令人為之一顫,我真的去馬來西亞了,而且還是一個月!
每每踏上不同國家的土地,那雀躍的感覺一如既往,但稍微有一點不同的是,進入馬來西亞時多少帶著一點不安的情緒:「我能做得好嗎?我能幫得上忙嗎?」如此的想法難以完全除去,除了振作還是只能振作。幸好團隊的大家都非常可靠且互相支援與包容,旅途中也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而變得精彩,在此感謝老師以及同學和學妹們;能有幸參加海外實習,是過去的我從未想到的,不僅要感謝老師給予這個機會,也要感謝當初選擇跨出這一步的自己,雖然報名後偶爾會自我懷疑與掙扎,但是看到這個世界的廣闊以後,不僅有了知識上的收穫,也獲得了許多心靈上的成長。
2. 建議
因為是長期的實習計畫,也到處參訪與蒐集許多的資料,而因為資料量實在龐大,要在一個月內完全、完整記錄這一個月的所有,可能還是力有未逮。因此比起全部的人隨機筆記,或許可以在出發前先分配好每個人主要負責的主題(例如必定會去的地方、個人有興趣的部分),讓其先深度了解主題內容再依據不足之處進行內容編輯,而非本主題的其他人也可以輔助筆記並補充。雖然有行前訓練,不過也只能概略的了解馬來西亞,剩餘的預習範圍可能還是過大;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縮小個人的筆記範圍,也許還能提升數位共筆內容的精確程度與產出。
工作日誌
日誌1008
- 巡館
- 刪頁面
今天是當愚公的一天。
駭客帳號 使用者:
- 37.26.142.107
- 192.142.12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