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星洲日報》(Sin Chew Daily) 創辦於1929年1月15日,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1]命名,創辦宗旨為傳承中華文化,「立足誠信,情義相隨」。是馬來西亞發行量最高也最具影響力之中文報紙。 《星洲日報》一向只在新加坡營運,並且每日從新加坡運載報紙到馬來西亞發行。 自新加坡從馬來西亞中獨立後,才轉至吉隆坡設立辦事處,因此《星洲日報》就分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新加坡《星洲日報》。

創辦人

  • 胡文虎[2]
  • 胡文豹

出版商

  • 朝日報業私人有限公司

歷史

20世紀

  • 1929年,創立《星洲圖畫副刊》,特約上海知名畫家葉淺予及知名攝影師朗靜山等為記者。
  • 1936年,搬遷新址至新加坡羅賓申路128號大廈。
  • 1937年,抗日戰爭[3]爆發,南洋一帶的華僑對中國當時的情況非常關切,《星洲日報》因此專出一份報導當時中日軍情的晚報。
  • 1939年,出版《星洲十年》,受到好評,由郁達夫命名。
  • 1941年,日本南下入侵,《星洲日報》早報停刊,只出晚報。
  • 1942年,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島相繼遭受日本攻堅淪陷,《星洲日報》晚報也停刊。此事造成星洲日報首度停刊。
  •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也無條件從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島撤軍,當年9月8日《星洲日報》復刊。
  • 1952年,出版《星洲日報叢書》,現已絕版。
  • 1955年,馬來西亞半島與新加坡島兩地各族人民不斷爭取擺脫英國的統治,反殖民浪潮擴大,而《星洲日報》積極支持馬來西亞獨立,瞬時成為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島主要的言論平台,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1965年,新加坡馬來西亞中獨立,《星洲日報》便從位於新加坡的總社搬遷至馬來西亞吉隆坡
  • 1966年,《星洲日報》分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新加坡《星洲日報》。
  • 1982年,馬來西亞政府頒布新的媒體法令,「不准外國人控制本地報紙」。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控制權由胡家轉至馬來西亞人林慶金的手中。隔年,新加坡《星洲日報》宣告結束。
  • 1990年,《星洲日報》提出「學生閱報計劃」的概念。
  • 1991年,《星洲日報》獨立舉辦兩年一度的「花蹤文學獎」。「花蹤」之名,也是「華宗」的諧音,象徵「華人之所宗」,意即華人所嚮往、崇仰之事物。體現了「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的意念。
  • 1994年,《星洲日報》之「學生閱報計劃」正式成立。

21世紀後

  • 2000年,《星洲日報》推出《星洲互動》網站,走向網際網路時代。
  • 2001年,《星洲日報》舉辦「星洲日報中學生時事問答比賽」,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三國之中學生參與。
  • 2006年,《星洲日報》進軍印尼華文報業市場,入主於印尼當地擁有四十年歷史的「印度尼西亞日報」,並改名為「印尼星洲日報」。
  • 2008年,星洲媒體、南洋報業以及明報企業分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以將近100%的票數通過合併計劃。新集團取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花蹤文學獎

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擁有「文學奧斯卡獎」之美譽,旨在開拓國際視野,提升文學風氣,傳承文化薪火。
花蹤文學獎獲得馬來西亞華人文壇深切的關注與認同,更受到許多國內外知名作家的關注。從最初的報告文學獎、小說獎、散文獎、新詩獎和推薦獎,隨後增設世界華文小說獎、世界華文文學獎[4]等獎項。特別是2001年增設的世界華文文學獎,歷屆得獎人包括陳映真、楊牧、余光中以及白先勇等人。

學生閱報計劃

  • 宗旨為培養學生的閱報興趣及促進學生對時事新聞的認識、進而提高他們的華文水平。

小學方面

  • 《星洲日報》策劃出各地方版的「有獎填字遊戲」、「全國學生閱報計劃問答比賽」等。

中學方面

  • 自2001年開始,為提高學生對網際網路和資訊工藝的認識與掌握能力、提升學生應用作為學習工具的意識及培養學生對時事的關注與興趣,《星洲日報》舉辦「星洲日報中學生時事問答比賽」,邀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三國中學生參與。

地圖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