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堂大伯公廟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福德正神廟)
簡介
建德堂大伯公廟,又名為福德正神廟。一座位於喬治市亞美尼亞街上街本頭公巷的寺廟,廟內祭拜大伯公,又被當地人稱之為本頭公,本頭公巷的名字亦是因此得名。主要由寶福會、同慶社、清和社、福建公司四個機構所管理,繼邱公司、潮州會館的重修後,大伯公廟亦於2003年展開了其整修計劃,於2006年在古蹟建築師陳耀威的監督下完工。2007年,獲得獲檳州旅遊發展委員會支持,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的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可惜最後未能得獎。但仍然得到了政府的資助,繼續對寺廟進行維護及整修。
歷史
建德堂大伯公廟由華人私會黨建德堂所創立,原為建德堂的私會黨所,以祭拜大伯公掩飾地下組織的活動。建德堂於1844年成立,成立初期便吸引大量民眾參加。早期於檳榔嶼生活的華人大多都加入了這些私會黨,當中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便是建德堂和義興公司。
「一山不容二虎」,經過兩會零星衝突後,最終於1867 年7月爆發大型暴動,由邱天德統率的建德堂對上了義興公司。持觀望態度的英國殖民政府和當地警方也開始介入,並宣佈戒嚴,史稱1867年檳城暴動。十日過後,檳榔嶼的暴動終於有冷卻的跡象,政府亦開展對私會黨管理層的追捕,並充公各組織的財產。建德堂旗下的成員為了逃避財產被充公的下場,朦騙政府說要將財產都上繳至建德堂大伯公廟以還債。
後來英政府為了控制殖民地的經濟,於1889年通過了《社團註冊法令》,當地的祕密會社被迫解散,其中亦包括了建德堂。寶福社信理會其後在次年成立註冊,便繼承了建德堂遺留下來的財產,轉往宗教組織的方向營運,而建德堂大伯公廟當然也佔了組織很重要的地位。
交通地圖
- Google街景導覽
- OpenStreetMap 地圖:讀取地圖中...Leaflet |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參考資源
- 考古人類學刊:檳城遺產行動的公民想像
- 追古思今:1867年檳榔嶼大暴動 / Penang Riots
- 追古思今:福德正神廟(大伯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