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戰爭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已重新導向自 雪蘭莪內戰)
前往: 導覽搜尋
  • 影片描述:英文敘述馬來西亞的歷史(7分44秒開始)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巴生戰爭,又稱雪蘭莪內戰,是從1867年到1874年期間所發生的衝突,衝突位於馬來半島的雪蘭莪

該場戰爭起初是阿都拉王、馬哈迪王,兩大勢力的爭鬥。

後來因為戰火不斷,導致東姑古丁、馬來幫派、外國勢力以及華人勢力等的加入,戰事最終由東姑古丁及阿都拉王的後嗣,依斯邁王所取得勝利。

背景及起因

*描述:吉隆坡巴生地圖
*來源:截自Google地圖

在1854年,雪蘭莪蘇丹默罕默德沙委任阿都拉王為巴生的新政權,因為阿都拉王和其兄弟協助蘇萊曼王清除掉礦業失敗所生的債務,因而得到巴生的政權。

(註:今馬來西亞巴生市位於吉隆坡西南方,距離約35公里多,開車大約30多分鐘可達)

馬哈迪王家族三代都是巴生的統治者,亦隨著阿都拉王新統治者的委任,馬哈迪王同時也失去了其家族對於巴生的權力。

阿都拉王從馬哈迪王的手中接管了巴生後,便隨即在蘆骨開設多家礦場,其業務非常順利。因此亦獲得了開發位於鄰近吉隆坡地區錫礦場的資金。

這些新建的礦場非常成功,除了為阿都拉王帶來財富外,也令其政治力量增加不少。隨著阿都拉王的財富和政治力量的增加,亦為之後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戰爭的開始

在1857年,蘇丹默罕默德沙駕臨,蘇丹阿都薩馬德成為了他的繼任人。蘇丹阿都薩馬跟父親的取向不一,蘇丹阿都薩馬支持馬哈迪王的勢力。

在1866年,阿都拉王允許了兩名來自英屬海峽殖民地的商人,到巴生谷收取鴉片交易稅。該舉動正正觸怒了於當地交易的馬哈迪王,他拒絕向兩名外國人交稅。這件事件亦成了戰爭的導火線。

與此同時,位於巴生的武吉斯族和Batu Bara族兩者之間的敵意越演越烈,並開始爆發衝突,其間有Batu Bara族身亡。

由於身為武吉斯人的阿都拉王拒絕懲罰武吉斯族,因此Batu Bara族和馬哈迪王結成同盟,承諾一起攻打阿都拉王。

得到Batu Bara族和蘇丹阿都薩馬德的支持下,馬哈迪王展開了對阿都拉王的攻勢。在1867年,馬哈迪王和其聯軍成功擊破阿都拉王的防禦,攻下巴生的要塞重地,從阿都拉王奪回巴生全境的控制權。而Batu Bara族領袖在戰鬥中身亡。

阿都拉王和他的追隨者撤退到馬六甲地區,阿都拉王死後,兒子依斯邁王繼承父親的衣缽,嘗試數次攻擊巴生,但都以失敗告終。

華人集團的介入

巴生戰爭爆發初期,吉隆坡的華人甲必丹葉亞來面臨來自各方華人集團及馬來族的攻勢,其中以勢力最龐大的海山會和義興會為首,各方為爭奪吉隆坡這個礦場重鎮而發生械鬥。

兩個華人集團其後亦加入了巴生戰爭,海山會加入了葉亞來的陣營,而義興會並加入了馬哈迪王的陣營。

後來葉亞來的盟友,葉四被人殺害。兇手相信是客家人領頭張昌,葉亞來便率領士兵到張昌的陣地,張昌趁亂逃走,其後加入了馬哈迪王的陣營。

吉隆坡甲必丹葉亞來戰事初期保持中立,並沒有打算加入戰鬥。

當東姑古丁攻下巴生市後,葉亞來隨後和東姑古丁在瓜拉冷岳會談,決定支持依斯邁王。此舉動令葉亞來成為了馬哈迪王的敵人,而反葉亞來的張昌便加入了馬哈迪王的勢力。

東姑古丁的參戰

東姑古丁原是冷岳縣的最高官員,蘇丹阿都薩馬德更把公主許配給了他。戰事初期,東姑古丁嘗試調停雙方的衝突,但遭到馬哈迪王拒絕。因此東姑古丁之後加入了依斯邁王的陣營。

同時之間,馬哈迪王和其盟友的關係開始決裂。馬哈迪王曾經承諾Batu Bara族領袖會給予土地和權力,以換來Batu Bara族對於攻打巴生市的協助。

可是在1867年巴生取得勝利後,Batu Bara族卻沒有得到任何獎賞。馬哈迪王的親屬更火上加油,殺害了Batu Bara族的追隨者。

以上因素的影響下,Batu Bara族倒戈投靠了東姑古丁,一同加入了依斯邁王凡的陣營。透過Batu Bara族的中間人,在新加坡為依斯邁王輸入了武器及彈藥。

得到東姑古丁和Batu Bara族的幫助下,成功攻下巴生市並擊退了馬哈迪王的部隊,馬哈迪王撤至瓜拉雪蘭莪。

馬哈迪王在瓜拉雪蘭莪獲得當地領主的協助,並在張昌等華人集團的領兵下,在1870年及1871年試圖攻下吉隆坡,但兩次攻擊都相繼失敗。

與此同時,接二連三的多方衝突亦開始影響到英國人的交易,英國人對於保安愈加嚴謹。加上交易航道受到海盜侵擾,並於1871年攻擊了英國的貿易船。

經追查後,英軍發現海盜是馬哈迪王的屬下,便攻下馬哈迪王的所在地瓜拉雪蘭莪,並交至東姑古丁接管,馬哈迪王再次逃亡。

戰爭的尾聲

在1872年,馬哈迪王得到更多馬來土酋的幫助,加上曼黛靈領導的倒戈支持。馬哈迪王的聯軍對吉隆坡發動攻擊,曼黛靈領導亦同時對東姑古丁旗下位於咖啡山的部隊和歐洲僱傭兵攻擊,東姑古丁的部隊嘗試突圍,但於八打靈縣被俘殺。

而位於吉隆坡的葉亞來不敵馬哈迪王聯軍,逃離吉隆坡,吉隆坡亦落入了馬哈迪王的領地下。

葉亞來誓師要從馬哈迪王奪回吉隆坡,招募了1000人的軍隊。

在1872年,東姑古丁向彭亨蘇丹求援,盤陀訶羅Wan Ahmad便派出1000人作協助,東姑古丁亦得到了英軍的支援。

在1873年3月,葉亞來以及東姑古丁聯軍成功奪回吉隆坡的控制權。戰爭維持了多個月,東姑古丁聯軍在1873年11月8日,佔領雪蘭莪,戰爭結束。

在1874年,馬哈迪王被流放至柔佛,並在1882年死於新加坡。

戰後

雖然東姑古丁嬴得了勝利,但東姑古丁得不到雪蘭莪皇室成員的信任。東姑古丁來自彭亨的盟友拒絕撤回彭亨,並留下雪蘭莪徵收稅款,作為協助嬴得戰爭的酬勞,令東姑古丁辛苦為雪蘭莪皇室建立的形象遭到摧毀。

這場戰爭亦令東姑古丁負起龐大的債務,迫使雪蘭莪的錫礦在之後的十年遭到各方的瓜分。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