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共產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行 1: 行 1:
 
{{youtube|ejouVvRlp3A|400|right|馬來西亞的故事【上集】}}
 
{{youtube|ejouVvRlp3A|400|right|馬來西亞的故事【上集】}}
 
{{youtube|MlmRUuukphg|400|right|馬來西亞的故事【下集】}}
 
{{youtube|MlmRUuukphg|400|right|馬來西亞的故事【下集】}}
 +
==簡介==
 +
[[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馬來語:Parti Komunis Malaya;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簡稱 PKM 或 CPM。馬共的成員幾乎由當地華僑所組成,領導高層也大多與中共有關係。雖然馬共宣傳時常強調其多元跨族群的特性,有達到一些效果,使得一些非華裔族群加入了馬共,但是以華裔為主情況依舊存在。從馬來人方面來看,馬來人似乎對馬共沒有太大的興趣。
 +
 +
由於20世紀初共產主義崛起,這股氣息自中國和印尼共產黨,漸漸飄到了英殖民政府的馬來亞,1925年中國派傅大慶來到馬來亞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並成立馬來亞共產黨的前身——「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在1930年4月30日,馬來亞共產黨正式成立。
 +
 +
1940年代的二戰期間,英殖民政府與[[馬共]]聯合採取抗日行動,馬共對抗日行動的成功佔有非常大的貢獻,尤其是他們的游擊隊,也成立了霹靂人民抗日軍,其中[[陳平]]以時任總書記的身分,甚至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簡介==
+
1945年至1947日本投降後、英殖民政府也暫時離開馬來亞,讓馬來亞在這將近2年的時間進入無政府狀態,獲得一時的和平,馬來亞共產黨也不放過這次無政府的狀態,積極協助人民重組家園,非常獲得人民的歡迎,可以說是一度掌握了馬來亞的政權。
'''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馬來語:Parti Komunis Malaya;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簡稱 PKM 或 CPM。由於20世紀初共產主義崛起,這股氣息源於中國和印尼共產黨,漸漸瀰漫到了英殖民政府的馬來西亞,1925年中國派傅大慶來到馬來西亞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並成立馬來亞共產黨的前身——「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在1930年4月30日,馬來亞共產黨正式成立。1940年代的二戰期間,英殖民政府與馬共聯合採取抗日行動,馬共對抗日行動的成功佔有非常大的貢獻,尤其是他們的游擊隊,也成立了霹靂人民抗日軍,其中[[陳平]]以時任總書記的身分,甚至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45年至1947日本投降後、英殖民政府也暫時離開馬來西亞,讓馬來西亞在這將近2年的時間進入無政府狀態,獲得一時的和平,馬來亞共產黨也不放過這次無政府的狀態,積極協助人民重組家園,非常獲得人民的歡迎,可以說是一度掌握了馬來西亞的政權。在英國重新佔領馬來西亞後,雖和馬共度過一小段沒什麼紛爭的時光,但是在1948年實施「緊急狀態法」,為了打壓馬共,而對馬來西亞實施的戒嚴,馬共則是以中共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作為應對方法,但是在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只要是被英殖民政府懷疑是與馬共有關的人民,全部集中到「[[新村]]」管制,也就是集中營,同時造就了馬來西亞人民的大遷移。這項計畫迫使馬共退到森林,實行長達41年的武裝抗爭。東都阿督拉曼、華玲會談、一次次的談和、中共的支援
+
 
1989年,馬共、馬來西亞政府以及泰國在泰國合艾正式簽署和平協議,同時宣布解散並讓馬共成員定居在泰國南部及馬來西亞,回歸社會。
+
在英國重新佔領馬來亞後,雖和馬共度過一小段安詳的時光,但後來仍成為敵對雙方。英殖民政府在1948年,為了打壓馬共而實施「[[緊急狀態法]]」,對馬來亞進行戒嚴;馬共則是以中共的農村包圍城市作為應對方法。但是在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只要是被英殖民政府懷疑是與[[馬共]]有關的人民,全部集中到「[[新村]]」管制,也就是集中營,同時造就了馬來亞人民的大遷移。這項計畫迫使馬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失敗,開始了長達41年的武裝抗爭。在1953年馬共陸續退到森林,也開始走向與政府和平談判的路線。
  
而馬共的成員也幾乎由當地華僑所組成,雖然馬共宣傳時常強調其多元跨族群的特性,有達到一些效果,使得一些非華裔族群加入了馬共,但是以華裔為主情況依舊存在。從馬來人方面來看,馬來人似乎對馬共沒有太大的興趣。
+
1954年,馬來亞政權轉變,英國政府將政權交給[[東姑阿都拉曼]]的政治集團,由馬來亞自治,英國也對馬共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在1955年,召開《[[華玲會談]]》,[[馬共]]出席方有[[陳平]]、外聯組織代表的陳田以及游擊隊領導人拉西麥丁;政府方面則是派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代表馬紹爾以及[[馬華公會]]總會長[[陳禎祿]]出席,但是會談因條件落差太大,宣告破裂。馬共也退回馬泰邊境,繼續與政府抗爭。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在[[東姑阿都拉曼]]領導下宣布獨立。
  
 +
後來因為馬共在森林的生存環境窘迫,馬共一次次提出與政府談和的機會,卻屢遭政府拒絕。在1960年馬共領導人[[陳平]]受到中共黨主席毛澤東的接見,並對馬共的行為表達肯定,且允諾提供馬共金錢及武器,也幫馬共設立廣播電台,讓馬共對武裝抗爭又有新的希望。由於馬共這樣的行為,馬來西亞當局政府也加大了打壓的力道。
  
 +
1963年新加坡、砂拉越與沙巴加入[[馬來亞聯合邦]],擴大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至1970年間,[[馬來西亞]]當局政府與馬共爆發多次衝突。1970年代,馬共進行肅反,讓一些共產黨員開始脫離馬共。1970年後期,中共鄧小平上任總書記,對馬共的協助日益下滑。1989年,馬共、馬來西亞政府以及泰國在泰國合艾正式簽署和平協議,同時宣布解散並讓馬共成員定居在泰國南部及馬來西亞,回歸社會。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華藝線上圖書館:[file:///C:/Users/3c/Downloads/%E9%A9%AC%E6%9D%A5%E4%BA%9A%E5%85%B1%E4%BA%A7%E5%85%9A%E7%9A%84%E6%88%90%E7%AB%8B%E5%8F%8A%E5%85%B6%E7%BB%84%E7%BB%87%E7%BB%93%E6%9E%84%E6%8E%A2%E7%A9%B6%EF%BC%881930%EF%BC%8D1941%EF%BC%89.pdf 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探究]
+
*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200620001-201812-202006220019-202006220019-1-10 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探究]
  
 
*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1-1808201716304100 從印尼到馬來亞「最近的道路」:馬來亞共產黨建黨背景及其歷史意義]
 
*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1-1808201716304100 從印尼到馬來亞「最近的道路」:馬來亞共產黨建黨背景及其歷史意義]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ouVvRlp3A&t=0s 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故事【上集】]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ouVvRlp3A&t=0s 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故事【上集】]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mRUuukphg 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故事【下集】]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qI1nuB4Vg 马来西亚华人的故事➡我来自新村]

於 2021年8月26日 (四) 20:55 的最新修訂

  • 影片描述:馬來西亞的故事【上集】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 影片描述:馬來西亞的故事【下集】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簡介

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馬來語:Parti Komunis Malaya;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簡稱 PKM 或 CPM。馬共的成員幾乎由當地華僑所組成,領導高層也大多與中共有關係。雖然馬共宣傳時常強調其多元跨族群的特性,有達到一些效果,使得一些非華裔族群加入了馬共,但是以華裔為主情況依舊存在。從馬來人方面來看,馬來人似乎對馬共沒有太大的興趣。

由於20世紀初共產主義崛起,這股氣息自中國和印尼共產黨,漸漸飄到了英殖民政府的馬來亞,1925年中國派傅大慶來到馬來亞宣傳共產主義思想,並成立馬來亞共產黨的前身——「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在1930年4月30日,馬來亞共產黨正式成立。

1940年代的二戰期間,英殖民政府與馬共聯合採取抗日行動,馬共對抗日行動的成功佔有非常大的貢獻,尤其是他們的游擊隊,也成立了霹靂人民抗日軍,其中陳平以時任總書記的身分,甚至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1945年至1947日本投降後、英殖民政府也暫時離開馬來亞,讓馬來亞在這將近2年的時間進入無政府狀態,獲得一時的和平,馬來亞共產黨也不放過這次無政府的狀態,積極協助人民重組家園,非常獲得人民的歡迎,可以說是一度掌握了馬來亞的政權。

在英國重新佔領馬來亞後,雖和馬共度過一小段安詳的時光,但後來仍成為敵對雙方。英殖民政府在1948年,為了打壓馬共而實施「緊急狀態法」,對馬來亞進行戒嚴;馬共則是以中共的農村包圍城市作為應對方法。但是在1950年,英國執行畢雷斯計畫(The Briggs Plan),只要是被英殖民政府懷疑是與馬共有關的人民,全部集中到「新村」管制,也就是集中營,同時造就了馬來亞人民的大遷移。這項計畫迫使馬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失敗,開始了長達41年的武裝抗爭。在1953年馬共陸續退到森林,也開始走向與政府和平談判的路線。

1954年,馬來亞政權轉變,英國政府將政權交給東姑阿都拉曼的政治集團,由馬來亞自治,英國也對馬共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在1955年,召開《華玲會談》,馬共出席方有陳平、外聯組織代表的陳田以及游擊隊領導人拉西麥丁;政府方面則是派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代表馬紹爾以及馬華公會總會長陳禎祿出席,但是會談因條件落差太大,宣告破裂。馬共也退回馬泰邊境,繼續與政府抗爭。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東姑阿都拉曼領導下宣布獨立。

後來因為馬共在森林的生存環境窘迫,馬共一次次提出與政府談和的機會,卻屢遭政府拒絕。在1960年馬共領導人陳平受到中共黨主席毛澤東的接見,並對馬共的行為表達肯定,且允諾提供馬共金錢及武器,也幫馬共設立廣播電台,讓馬共對武裝抗爭又有新的希望。由於馬共這樣的行為,馬來西亞當局政府也加大了打壓的力道。

1963年新加坡、砂拉越與沙巴加入馬來亞聯合邦,擴大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至1970年間,馬來西亞當局政府與馬共爆發多次衝突。1970年代,馬共進行肅反,讓一些共產黨員開始脫離馬共。1970年後期,中共鄧小平上任總書記,對馬共的協助日益下滑。1989年,馬共、馬來西亞政府以及泰國在泰國合艾正式簽署和平協議,同時宣布解散並讓馬共成員定居在泰國南部及馬來西亞,回歸社會。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