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公會
簡介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簡稱馬華公會(Party MCA)或馬華(MCA),創辦人陳禎祿,源於1948年創立的「馬來亞華人同盟」(Malayan Chinese League)」與「泛馬來亞華人公會 」(Pan-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馬華公會正式成立於1949年2月27日,是馬來西亞地區代表華人的單一種族政黨,因為是單純由華人和具有華人血統的公民組成,至2015年統計,擁有110萬黨員的一個政治機構,所以稱為「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宗旨
- 確保和捍衛馬來西亞的獨立及主權
- 確保和維護馬來西亞憲法
- 確保和維護一個以多元種族為基礎的國會制度和民主政府
- 爭取和維持人權之行使,糾正不公平之現象,並扶助貧困之人士
- 確保在馬來西亞憲法內馬來西亞華裔之合法權利和利益,以及所有其他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獲得承認和保護
- 維持、培養和促進馬來西亞各種族公民之間之親善與和諧,以確保一個強大及團結的國家在和平中進步與成長
- 以合法和符合憲法之方法,促進、維護及爭取馬來西亞華裔在政治、社會、教育、文化、經濟與其他方面之利益
- 考慮、援助、和處理有關全體黨員之各項事宜,並為他們的福利和進展採取所需之步驟
- 促進本國經濟資源之充分發展與利用,以造惠本國全體公民
- 促進本國全體公民獲得充分與平等就業機會
- 加強與改善國家生產力,以提升本國全體公民之生活水準
- 加強和維持我國每一位公民的社會正義、經濟保障及平等機會
- 鼓勵、建立和發展合作運動
- 與馬來西亞境內註冊且具有與本黨相同宗旨和目標之其他政治團體共同合作,以促進政黨政治之健全發展
- 促進、保存與維護華語、華文之應用與學習,並確保它在馬來西亞憲法第152條明文規定下之應用、教授及學習不會被禁止或阻擾
- 進行以上各條款以外之事項,以謀求本黨和黨員之一般福利。
黨訓
一、效忠黨國,創造公平社會
二、維護憲法,保障民主自由
三、嚴守黨紀,樹立馬華黨威
四、服從領袖,追隨我黨路線
五、敬愛同志,鞏固團結力量
六、行動一致,發揚文化傳統
七、不屈不撓,貫徹政治目標
八、同心協力,促進全民團結
政治主張
- 捍衛民主自由
- 爭取各族平等地位
- 伸張社會正義
- 促進種族和諧與國民團結
- 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繁榮
- 維護華族的合法權益
黨歌
馬華是民族先鋒 我們是國家棟梁 煌煌的黨訓在維 護憲法民族自由 愛國的天職更鼓 舞我們共同奮勇前進 同心協力刻苦堅 勒披荊斬棘團結一致 朝向這神聖目標 爭取公平社會實現
背景
馬來亞在二戰後,馬來亞共產黨因爲協助英國殖民政府成功擊退日軍,所以獲得英國殖民地政府承認為合法政黨。後來馬共不願被英殖民政府所統治,他們的願景是能夠以馬共政權獨立建國,但是他們也和馬來人的關係出現矛盾,馬共的內部更是出現分歧。其中,部分較資深的馬共成員,號召人民發起反殖民運動,拿起武器走入森林。英殖民政府認為馬共會影響到他們在馬來西亞的政權及經濟,所以1948年將馬來亞共產黨列入非法政黨,在馬來亞全國發布緊急狀態法。由於馬共有許多成員都是華人,因此華人成為英殖民政府與馬共之間的中間人,起初英國欲將華人遣送回國,但是因為經費、人力不足,所以成立了集中營——「新村」。協助華人面臨問題的是中華民國派駐馬來亞的領事館,但是於1950年閉館;保護華人的工作則由馬華公會接手,也漸漸由馬華公會替代。
陳禎祿早在1943年因日軍侵略而到印度孟買避難時就有想成立「馬來亞華人公會」(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的概念,因為在1943年11月1日陳禎祿以「海外華人公會」(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會長的名義在致信英殖民政府的信件中提及將在馬來亞建立一個馬來亞華人公會(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為當地利益效勞。後來於1948年創立的「馬來亞華人同盟」(Malayan Chinese League)」與「泛馬來亞華人公會 」( Pan-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雖然這兩個組織沒有完善的組織起來,但是對馬華公會的建立也有很大的幫助。
馬華公會的成立是馬來亞華人逐漸對當地的認同,促進華人團結,並與馬來人交流。英國殖民地政府為了對抗馬共,認為馬華公會的成立有助於英國人爭取華人民心及獲得華人合作,有利與馬共抗衡,因此對於馬華公會的成立表達支持與鼓勵。
歷史
第一任馬華領袖陳禎祿藉由與英殖民政府談判,阻止了英軍對無辜華人的暴行,進而允許被趕入新村的華人可以就地重建家園,也為華人集資發行彩券、提供房屋建材,建造華人小學、居民會堂等基礎設施。
1952年馬華、董總、校總組成「三大機構」,主要在反對英殖民政府推行不利華教的教育法令。陳禎祿也曾說:「不支持華教的人就不是華人。」
陳禎祿帶領馬華並聯合馬來人組成的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UMNO)遠赴英國倫敦談判,以爭取國家獨立。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之後的一年內,馬華為超過百萬華人取得公民權,也為各族群的「族群共享」奠定基礎。在1960年,陳禎祿逝世,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曾形容陳禎祿:「我國一位偉大的領袖,一位獨立之父」。
林蒼佑為第二任馬華總會長,貢獻是帶領馬華參加國家憲法的修訂,保障華人權益。後因黨內紛爭,在1958年上任約一年就辭去總會長的職務並退出馬華公會。
第三任馬華公會總會長陳修信,在1969年推動拉曼學院,創造華裔子弟學習的機會,也化解了華裔後代面對大學門檻的問題。同年,馬華受到種族情緒被挑撥,造成人民支持馬華的聲勢一度重挫,因此陳修信決定退出內閣。
1969年爆發513種族衝突事件,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法,事件結束後,拉薩領導的國家行動領事館,因為沒有馬華會長的監督下,通過一些不利華人的法案。因此許多華人團體透過媒體呼籲馬華公會盡速回歸內閣,以維護華人權益。
李三春為代總會長,馬來亞與中國建交,聯盟擴大為國民陣線後加入國陣,1975年便正式當選為馬華公會會長,任內推動華人自強自救運動並執行「五大計畫」:一、籌建馬華總部新大廈;二、籌募拉曼學院發展基金;三、展開廣招黨員運動;四、成立馬化控股有限公司;五、成立馬來西亞華人協會。後來與巫統進行政府大學收生制的談判,增加了非土著學生的受教權。李三春為突破當時的政治困境,與行動黨競爭區域大選,最後選舉勝利,舉國震驚,開始為馬華創造一段巔峰時期,甚至在國會議席35席中,拿到28席的席位。
林良實為第六任馬華總會長,建立拉曼大學,增加華人就讀大學的權益。
現況
2008年,外界都認為馬華公會將在大選中獲勝,最後卻以落敗告終,開始走向沒落之路。因為在國會議席中只拿到10個席位,無法落實願景,開始被華人撻伐。大選的落敗造成馬華跌落谷底,未來能否再次獲得華人支持,對馬華公會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Youtube頻道「平行時空」在影片中提及馬華公會衰落的原因,為以下幾點:
- 自身定位模糊
- 缺乏有力的政治論述
- 缺乏高素質領導人
延伸團隊
- 馬青團
- 馬華婦女組
相關網站
參考資源
- 華藝線上圖書館:二戰後「馬來亞華人公會」的成立與馬來亞華人的政治發展(1946-1957)
- 馬華公會官網:黨簡介
- 馬華霹靂州聯絡委員會:黨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