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維基館:網站日誌"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2019年~2020年=== *2019/06/21,在赴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駐點研究之前,又創立了這個新館:檳城維基館。 --使用者:台灣阿成|...")
 
行 1: 行 1:
===2019年~2020年===
+
==2019年==
 
*2019/06/21,在赴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駐點研究之前,又創立了這個新館:檳城維基館。  --[[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19年6月27日 (四) 07:37 (CST)
 
*2019/06/21,在赴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駐點研究之前,又創立了這個新館:檳城維基館。  --[[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19年6月27日 (四) 07:37 (CST)
 
*2019/07/01 ~ 7/30,前往馬來西亞移地研究,回國後的結案報告放在這裡:〈[[使用者:台灣阿成/數位人文於大馬華人地區文化保存之應用研究|數位人文於大馬華人地區文化保存之應用研究]]〉--[[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21年7月12日 (一) 12:41 (CST)
 
*2019/07/01 ~ 7/30,前往馬來西亞移地研究,回國後的結案報告放在這裡:〈[[使用者:台灣阿成/數位人文於大馬華人地區文化保存之應用研究|數位人文於大馬華人地區文化保存之應用研究]]〉--[[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21年7月12日 (一) 12:41 (CST)
 
*2019/12/27,「檳城維基館」並無法充分反映[[大馬華人]]文化,所以後來改為「[[大馬華人維基館]]」,隨後又想是否再改為「星馬華人維基館」,把新加坡也涵蓋進來?--[[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19年12月27日 (五) 15:43 (CST)
 
*2019/12/27,「檳城維基館」並無法充分反映[[大馬華人]]文化,所以後來改為「[[大馬華人維基館]]」,隨後又想是否再改為「星馬華人維基館」,把新加坡也涵蓋進來?--[[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19年12月27日 (五) 15:43 (CST)
 +
==2020年==
 +
*2020年元月Covid-19疫情爆發。
 
*2020/09/16,原本已申請通過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大馬華人數位共筆」,無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直無法帶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實習!希望疫情趕緊過去~--[[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20年9月16日 (三) 13:00 (CST)
 
*2020/09/16,原本已申請通過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大馬華人數位共筆」,無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直無法帶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實習!希望疫情趕緊過去~--[[使用者:台灣阿成|台灣阿成]] ([[使用者討論:台灣阿成|對話]]) 2020年9月16日 (三) 13:00 (CST)
 
===2021年~迄今===
 
===2021年~迄今===

於 2021年8月29日 (日) 21:43 的修訂

2019年

2020年

  • 2020年元月Covid-19疫情爆發。
  • 2020/09/16,原本已申請通過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大馬華人數位共筆」,無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直無法帶學生前往馬來西亞實習!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台灣阿成 (對話) 2020年9月16日 (三) 13:00 (CST)

2021年~迄今

  • 2021/07/01:暑期第1次Meeting。歷經一年半的疫情洗禮,全球何時能解封仍無法預知,帶學生出國實習計畫一延再延,這網站架好後空在這裡也已經兩年了,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索性將進行模式轉變一下,以「後疫情時代之國際在地數位共筆」為名,重新啟動!--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7月2日 (五) 11:19 (CST)
  • 2021/07/06,暑期第2次Meeting。藉助Google Earth、Google Map,帶學生來一趟線上踏查,先從了解檳城老城區開始,走訪了舊關仔角康華利斯堡維多利亞紀念鐘樓檳城娘惹博物館小印度潮州會館姓氏橋世德堂謝公司壁畫街 ... 等,也算後疫情時代的另一種教學、研究模式。--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7月7日 (三) 08:53 (CST)
  • 2021/07/14,暑期第3次Meeting。走訪了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華文教育、林連玉、獨立中學、檳吉臺灣學校。--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8月5日 (四) 20:17 (CST)
  • 2021/07/20,暑期第4次Meeting。走訪了吉隆坡 拉曼大學(UTAR) 華研中心 陳充恩 陳充恩電子圖書館 陳氏書院(宗祠兼書院和潮州會館、世德堂謝公司一樣)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 中華大會堂總會 茨廠街(夜市)。 --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8月5日 (四) 20:17 (CST)
  • 2021/07/26,暑期第5次Meeting。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華人移民歷史概說)、近打錫礦博物館、拉曼大學金寶校區。 --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8月5日 (四) 20:17 (CST)
  • 2021/08/05,暑期第6次Meeting。8月起換了另一批生力軍上場接力,今天除了說明暑期任務外,又把07/06的路線、內容重複了一次,只不過這一次已經很多頁面有內容了。--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8月5日 (四) 20:06 (CST)
  • 2021/08/19,暑期工作坊,首次培訓系外生力軍,包括法文系、資傳系。--台灣阿成 (對話)
  • 2021/08/27,請鄭老師幫忙測試簡繁轉換功能,雖能運作,但會造成預設介面變簡體,且時差會跑掉。一時找不到問題在哪裡,先恢復原狀,等找到問題再把簡繁轉換功能上線。--台灣阿成 (對話) 2021年8月27日 (五) 18:59 (CST)

大馬歷史小記

2021/08/09,大馬歷史有點複雜,先做個小筆記:

  • 馬來聯邦(1895年-1946年)[1](另有馬來屬邦海峽殖民地
    • 馬來聯邦 = 雪蘭莪 + 森美蘭 + 霹靂 + 彭亨
    • 馬來屬邦 = 玻璃市 + 吉打 + 吉蘭丹 + 登嘉樓 + 柔佛
    • 海峽殖民地 = 新加坡 + 檳城 + 馬六甲
  • 馬來亞聯邦(1946年—1948年)[2]
    • 馬來亞聯邦 = 馬來聯邦 + 馬來屬邦 + 海峽殖民地 - 新加坡
  • 馬來亞聯合邦(1948年-1957年:獨立前)(1957-1963年:獨立後)[3]
    • 馬來亞聯合邦 = 馬來亞聯邦 + 自治與獨立
  • 馬來西亞聯邦(1963年-1965年:加入新加坡、砂拉越與沙巴)(1965年-迄今:新加坡獨立後)[4]
    • 1965前,馬來西亞聯邦 = 馬來亞聯合邦 + 新加坡 + 砂拉越 + 沙巴;
    • 1965後,馬來西亞聯邦 = 馬來西亞聯邦 -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