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梁勝傑/訪談紀錄"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大馬華人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來西亞華人歷史的了解)
行 42: 行 42:
 
Q:對馬來西亞的華語教育有什麼看法嗎?
 
Q:對馬來西亞的華語教育有什麼看法嗎?
  
A:我覺得馬來西亞教育有個滿奇怪的點,是華人在國小時可以選擇接受三種不同母語教授的學校,有英文教授的英校、馬來語教授的馬校、中文教授的華校,像我是讀華校長大的,國高中讀的是政府設立的公立學校用的是馬來語;當然也有華人所創立且教授中文的獨立中學可以選,可是那種學校學費比較貴一點。雖然我們也是華人也會想接受華語教育,但我們畢竟也是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人,這裡是我們的家,所以讀馬來語當然也是正常,而且有個重要的點是高中考試時,中文是可以選擇不考的,相比起從小就都使用中文的人來說,我們中文的考試能力可能會略顯不足,就可能會放棄考中文,而不拉低總平均分數。
+
A:我覺得馬來西亞教育有個滿奇怪的點,是華人在國小時可以選擇接受三種不同母語教授的學校,有英文教授的英校、[[馬來語]]教授的馬校、中文教授的華校,像我是讀華校長大的,國高中讀的是政府設立的公立學校用的是馬來語;當然也有華人所創立且教授中文的獨立中學可以選,可是那種學校學費比較貴一點。雖然我們也是華人也會想接受華語教育,但我們畢竟也是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人,這裡是我們的家,所以讀馬來語當然也是正常,而且有個重要的點是高中考試時,中文是可以選擇不考的,相比起從小就都使用中文的人來說,我們中文的考試能力可能會略顯不足,就可能會放棄考中文,而不拉低總平均分數。
  
 
Q:家鄉的華人族群有什麼特別的習慣、食物或趣事可以分享嗎?
 
Q:家鄉的華人族群有什麼特別的習慣、食物或趣事可以分享嗎?

於 2021年10月10日 (日) 02:06 的修訂

訪談紀錄

訪談內容皆分為三個部分

1. 基本資料及訪談者背景

2. 馬來西亞華人歷史的了解

3. 對大馬華人維基館的看法

邀約之受訪者皆為土生土長且過去從未瀏覽或使用過大馬華人維基館馬來西亞華人,為了瞭解馬來西亞的華人族群對於大馬華人維基館的看法等,研擬出三個部份的訪談問題,並先讓受訪者實際使用大馬華人維基館進行瀏覽、選讀、操作等動作,再依照相關問題進行訪談。

  • 訪談過程若為實體訪談而非線上訪談,一切活動將依照台灣當前的防疫規範進行。

第一次訪談

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及訪談者背景

Q:可以請您進行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嗎?

A:我是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吳啟文,目前在台北的銘傳大學讀四年級,會想來台灣讀書的原因,主要是想體驗在國外讀書的生活,因為能出國讀書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有機會就爭取試試看,也因此在台灣這邊能認識到不同的事物及文化;最後會選擇來台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2016年的時候有來過台灣旅行,那時候,還在想說要不要來台灣讀書,其實台灣的文化跟一些原住民的文化和馬來西亞還滿接近的,像是台灣電視台會播的8點檔,其實我阿公和阿嬤都有在看,所以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就知道有這些事物,而且是講中文,就不會有什麼語言上的問題。

Q:您覺得台灣的風土民情跟馬來西亞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A:我覺得台灣跟馬來西亞差別最大的地方,在於就是語言,我們會講馬來語、英語、中文等,還有的會說印度語,因為馬來西亞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食物類型也是,有各式民族的食物在這裡,就像我們華人早餐也會吃椰漿飯之類的,主要是這兩點,台灣跟馬來西亞差異比較大。

Q:能談論一下您的故鄉嗎?那個地方華人族群比例如何?

A:這要談到一些馬來西亞的歷史,英國殖民時,有劃分一些地方叫做「華人新村」,「華人新村」在吉隆坡的很多地方都有,我住的地方叫甲洞也是一處華人新村甲洞還有劃分成好幾個小區,裡面都是華人居多;其實所謂的華人新村就是那個時候為了要控制馬共的活動,這樣以便監視,避免其他華人去幫忙,甚至成為其中一員。

Q:您對馬來西亞的華人族群有什麼看法嗎?

A:自己小時候感覺馬來西亞華人沒那麼團結,有種各過各的的感覺,台灣人比較不一樣,我覺得台灣人會比較勇敢的發表自己的意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但也因為馬來西亞的族群比較多元,所以在整體社會風氣,馬來西亞華人會比較趨於保守。

Q:能分享一下您看到的馬來西亞華人與其他民族的互動情況嗎?

A:在以前的話,馬來西亞還是有滿多種族之間的爭議或問題,但在現在的平常來說,年輕人有比較沒有那麼強烈區分是馬來人、印度人或是華人等等,會認為說我們大家都是馬來西亞人,

馬來西亞華人歷史的了解

Q:對馬來西亞的華語教育有什麼看法嗎?

A:我覺得馬來西亞教育有個滿奇怪的點,是華人在國小時可以選擇接受三種不同母語教授的學校,有英文教授的英校、馬來語教授的馬校、中文教授的華校,像我是讀華校長大的,國高中讀的是政府設立的公立學校用的是馬來語;當然也有華人所創立且教授中文的獨立中學可以選,可是那種學校學費比較貴一點。雖然我們也是華人也會想接受華語教育,但我們畢竟也是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人,這裡是我們的家,所以讀馬來語當然也是正常,而且有個重要的點是高中考試時,中文是可以選擇不考的,相比起從小就都使用中文的人來說,我們中文的考試能力可能會略顯不足,就可能會放棄考中文,而不拉低總平均分數。

Q:家鄉的華人族群有什麼特別的習慣、食物或趣事可以分享嗎?

A:我家那邊以前都是從各地遷移過來的華人,籍貫上有很大的不同,像是我家人就有很多不同籍貫,大家有時候生活習慣上就有一點不同,不過久了也就會熟悉彼此;另外,馬來西亞的華人過新年的時候會撈生,就是把生魚片、蘿蔔絲、脆餅乾、各種食物弄成絲狀等,有的還會加蜜糖、蜂蜜、檸檬汁等等,然後大家會拿筷子把食材撈在一起,撈的越高這一年運勢就會步步高升,而且好像只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才會有,這是從阿公那一代流傳下來的。

另外,就是肉骨茶肉骨茶的起源,是當初馬來西亞還是處於靠港口貿易為主要經濟活動,但那時候剛來馬來西亞工作的華人又沒什麼錢吃肉,他們會一起籌錢買一塊肉,然後把其他食材,像是米粒、港口貿易時挑剩下的藥材加水等等一起煮,煮好再把湯撈來拌飯吃,變成現在的肉骨茶,這些小故事是我個人小時候很喜歡聽也喜歡主動去像老一輩的提問、了解或是看書,自己好奇心比較重。

另外,像是過新年應該是出九還初十的時候拜天公,我不知道台灣會不會一定都要拜,或是中秋節吃月餅,我們只有大的月餅,裡面就是蛋黃、蓮蓉之類的,來台灣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中秋節大家竟然都在烤肉。

對大馬華人維基館的看法

Q:您曾經有使用過wiki嗎?

A:我上網查東西也很常使用維基百科去尋找資料,我從google上找東西基本上還會先從維基百科找,而且維基百科幾乎在各種搜尋關鍵字的搜尋結果頁上都會是前幾個,也比較方便查找,另外,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救我知道的應該都會使用簡體中文當作網路使用語言,我也是來到台灣之後才改用繁體中文看,因為搜尋引擎會自動改成繁體中文,而且我們不會台灣的注音,都還是用羅馬拼音打字。

Q:您對大馬華人維基館有什麼看法?

A:我覺得因為內容針對性很高,內容都是馬來西亞的人事物,尤其是跟馬來西亞華人有關的人事物很多,有很多東西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馬來西亞的教育方針,會比較偏向馬來人的歷史,比較少提到馬來西亞的華人歷史,華校畢業後都要從額外的書籍才能得知,所以像是有些什麼地方開墾、某某會館的由來等等,都是我要從其他地方像是圖書館、網路上等地方搜尋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