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ay/馬來西亞日誌
旅程的開始--馬六甲心得
6/30是這旅程的第一天起了個一大早(這大概是我平常剛睡覺的時間),踏著期待的步伐面對即將到來的32天生存戰。第一次和老師及朋友們出國,一切都顯得好不一樣。搭飛機的過程遇到亂流體驗到了小小自由落體的感受,看著旁邊的Yingcircle驚恐的表情跟拉中間扶手跟拉手剎車一樣的反應真的好好笑。落地機場後,花了好一陣子找接駁車跟行李,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種、好多看不懂的字,所以顯得有點緊張,但或許這也是旅程的樂趣之一吧。作為此次旅程的第一個州,初抵這裡的印象在:「诶~這個景點我以前來過欸」,或許是之前來的時候還小吧,也或許是先前是跟著觀光團方式聚焦的點不同,這次來馬六甲又是另一番感受。馬六甲是旅程的開始之處,更像是要開始拼拼圖時,從周圍開始擺放建立框架的那一些拼圖。因為在馬六甲這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建立了基本的觀念,把這趟研究的框架框出來才能讓我們更加理解在地華人的歷史、面對的各式問題、華教推動的辛苦及辛酸。
6/30
從吉隆坡機場離開後,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馬六甲三寶山,沿途小鍾學長幫我們建立了馬來西亞的基本認知(皇室的成立、主要出口產品、生態環境)等等。不過可能是起來得太早的緣故吧,當我轉頭回去大家都睡成一片,老師還睡到流口水。由於我們抵達的時間已經是下午,所以到達馬六甲後只去了三寶山周邊景點以及忠貞足式碑。小鍾學長向我們介紹三寶山是對於在地華人非常重要的華人墳山, 在1984年,當時的州政府曾想要發展此山地段,最後因為華人社會激烈反對。經過這件事也讓當時的馬來西亞華人更注重文化的保留及維護促使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文化節的產生。每年的文化節之前都會在三寶山點燃文化節聖火,至今沒有間斷。而忠貞足式碑更是紀念著一場華人抵抗日軍的壯烈殉難的華僑烈士的過程。此外,小鍾學長問我們知不知道國徽跟黨徽得區別,由於我先前有在國家檔案局實習過,所以依稀有些印象。經過這次學長的介紹後更加深記憶。晚餐我們吃了特色美食沙嗲朱律,比較好理解的方式就是沙嗲鍋,老師也向我們補充沙嗲朱律在檳城就叫做「樂樂」,整體而言是蠻特別的一餐!
7/1
7/2
7/2是小鍾學長帶我們的最後一天,我們起了一大早去馬六甲客家公會温古堂,一進門出德成老師就向我們熱情的握手並向我們介紹馬六甲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8條老街的歷史(打鐵街、打金街、觀音亭街、水仙門、吉靈街、估俚街、豆腐街、板底街)還有附近的如今相當繁榮的雞場街及荷蘭街,其中荷蘭街因為在以往皆是非富即貴的人所居住,所以有句「嫁女不過街」的俗語可見當時的繁榮。出老師領著我們繼續了解過往華人來到馬來西亞後的生活情形,來馬來西亞的華人希望到此後可以賺一筆錢後再返回家鄉,所以大多在駁船時代皆是做碼頭工人每天需要背100至200公斤的米以體力賺取錢財且在空間不大、生活條件也不太好的苦力間生活。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許多工人為了緩解身體的疼痛而吸食鴉片,反而造成沾染惡習。在此之後,出老師重新向我們介紹三寶山的歷史讓我們更深一步了解三寶山,三寶山是三座山的合稱,由Bukit Cina、Bukit Tempurung及Bukit Gedong組成,不僅有葬華人的甚至還有穆斯林墓。三寶山還有另一個名稱為義山,取名自「急人之急的君子義行」。每年5月有全國文化火炬禮、9月有重陽踏青皆是對華人文化影響很深的活動,被視為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起點。其中三寶山有句When I was,you are now﹒ What I am,you shall be.(昨天的我,今天的你。今天的我,明天的你。)。結束馬六甲客家公會温古堂行程後,出老師更是陪著我們去青雲亭了解其歷史,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護法永安」匾額的倒印章,意味著反清復明的意義,只能說古人也有這種惡趣味還蠻有趣的。
7/3
7/4
由於7/3晚上臨時受到出老師的臨時邀約,我們上午按照原定計畫去鄭和文化館並將原本下午要meeting的時間安排了去沈慕羽書法文物館進行參訪。一早前往鄭和文化館映入眼簾的就滿滿的模型船,再來馬來西亞之前就有聽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經過這次的參訪更加了解鄭和的生平及下西洋的重要,不過我覺得在鄭和文化館稍嫌可惜的是陳列了太多東西、想要補充的東西太多,反而有點讓人抓不到頭緒(一下從鄭和下西洋跳到麥哲倫、唐宋時期的各種甕),讓觀展者有種錯亂的感覺,展場規劃可以再加強。下午應出老師之邀去沈慕羽書法文物館進行參訪,由館長親自接待讓我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館長是沈慕羽先生的兒子,年紀已經很大了,但身體看起來很硬朗,還跟我們分享他在台灣留學的經歷。在來沈慕羽書法文物館之前對於沈慕羽先生的印象只停留在華教鬥士,但在參訪後才知道沈慕羽的偉大之處,沈慕羽先生一生為了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奮鬥,即使在74歲高齡,其他人早已退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還因為華文教育的問題被捕,甚至在91歲才從晨鐘夜學退休,令我相當敬佩。
7/5
休整一天(好耶,不用寫心得啦!哈哈哈)
新加坡心得
7/6
7/7
移動日!安營紮寨
吉隆坡心得
7/8
整理資料 繼續休整拉啦
7/9
7/10
7/11
一大早又是搭吉隆坡地鐵前往華研中心,必須再次感嘆吉隆坡地鐵的售票機真的好難用,一下只收5元、一下什麼都不收,每次買票都跟買樂透一樣不知道會不會「中獎」,真的傷透腦筋,不過好在還是在時間內抵達華研中心,詹主任仔細地跟我們介紹華研中心的緣起與功能及創立宗旨,讓我們了解華研中心的重要性。在參訪過程中,華研中心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間小型檔案館,不僅有修復檔案的工作,也有掃描電子檔案進陳充恩電子圖書館方便研究人員進行研究工作,頗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感。由於館舍不大、收錄的內容很多,於是我也接著詢問關於館藏淘汰、檔案清理的相關議題,詹主任回應由於許多書籍及檔案室由民間捐贈,因此會收到許多重複性高或與研究方面不太相關的資料,於是處理方式為便宜販售給一般民眾並將所得進行捐贈,此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空間更能對社會有善的循環,讓我學到不少。接著我們去隔壁的陳嘉庚紀念館進行參訪,不過由於剛進行整修,所以並沒有相關展品有點可惜,或許下次再拜訪可以知道更多關於陳嘉庚先生的事蹟(就當留個念想吧)。下午參訪林連玉紀念館讓我感觸頗深,先前在馬六甲參訪沈慕羽書法文物館時就有聽過林連玉先生對於華教的付出及重要性,經過這次的參訪對於林連玉先生又有更深的敬佩,一個遠從中國來的教師為了在馬來西亞守護華文教育,而被褫奪公權、取消教師註冊甚至連所有著作都被列為禁書也不願離開馬來西亞,寧可為了華文教育犧牲也不後悔。真的只能說林連玉不愧是林連玉,要是換成我們早就跑了!
7/12
7/13
7/14
7/15
霹靂州心得
7/17
7/18
7/19
7/20
檳城心得
7/21
整理資料、meeting
7/22
7/23
7/24
7/25
整理資料 剩下7天了ㄟ(一種畢業倒數的感觸好好笑)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搭機回家